当前位置: 减弱器 >> 减弱器资源 >> 纪录制造机年5月厦门气候实况回顾
.5.25
厦门滑标入夏日
6月1日傍晚的霞光,摄于厦大思明校区
年的5月在厦门气象史上,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因为它见证了以下纪录的诞生(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
12.6℃,五月历史第四低气温;
14.4℃,五月历史第二低日均温;
16.0℃,五月历史极端最低日最高气温;
14.3℃,五月中旬历史第三低气温;
16.0℃,五月中旬历史极端最低日均温;
12.9℃,同安站五月历史极端最低气温;
21.5℃,历史第五低五月月均温;
(并列)历史最晚滑标入夏;
历史首次5月中旬滑标返季成功。
年4月22日至26日,厦门东渡国家基准站()日均温连续五日保持在22℃以上,达到简标入夏标准。4月25日至30日,该站五日滑动平均气温连续五日以上维持在22℃以上,连续出现六个夏组,达到滑标入夏标准,相对应的入夏日仍然是22日。
4月22~30日厦门气温表(极值按00-00时截断)
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年的入夏进程就此告终。正如我们有“两审终审制”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司法公正那样,在季节变换的标准中,我们引入了“二次判定”机制(仅针对滑标),以应对达到换季标准后被“打回原形”,以致公众体感与换季情况明显不同的情形。最简单的一条标准即为,如在气温组(即五日滑动平均气温)达到了季节变换标准后,原季节对应的气温组(在这里就是春组)数量超过新季节对应的气温组(夏组),则认定前期的季节变换无效。
季节变换国标(QX/T-)
于是,冷空气十分应景地来了。4月29日午后,大行其道的锋前增温效应仍然在午后创造了32.5℃的整月最高气温,逼近4月气温纪录(33.6℃,.4.30);但晚上8时许,自台湾海峡渗透的冷空气进入厦门境内,全市随即狂风大作,气温瞬间断崖式下跌,至当日24时仅有19℃。次日受东北风压制,厦门站虽未录得降水但气温回升乏力,日最高气温仅有23.0℃,较前一日下降9.5℃。
4月30日和5月1日实况曲线(不完整)
5月1日低层切变东移南压,下午起全市出现持续性降水,气温继续下降,至傍晚沿海冷舌下切,降温速率增大,厦门站在20时前跌破15℃,将当日日均温拉低至17.1℃,五日滑动均温拉低至21.98℃,恰好出现滑标初判入夏后第一个春组。此后降水持续,强度略有增强,气温继续下降。22时33分,厦门站测得12.6℃的气温,仅次于年5月6日创下的厦门5月历史极端最低气温纪录(12.0℃),在五月低温纪录中排名第四!同时,不论按照20-20时还是00-00时截断,这一气温均打破了5月1~2日的单日极端最低气温纪录(.5.2,13.1℃)。当然,在五月,这一气温水平已经达到降温极限,故此后降水虽然持续,但气温缓慢回升。
图源:“厦门天气在线”微博
5月2日,全市仍然普降中雨,局部地区出现大雨,气温回升也回升不到哪去。当日厦门本站日平均气温仅有14.4℃,出现5月在历史上只有4次的初春日(日均温10℃以上且不满16℃,非官方概念),日均温系有气象记录以来五月第二低,仅次于年5月3日的14.2℃。当日最高气温16.0℃,刷新了历史五月日最高气温的最低纪录(还是.5.3,16.7℃)!
3日厦门雨止转晴,气温在阳光的照耀下迅速回升,当日最高气温即达到25.6℃,中午又可以穿短袖了。此后数日气温“高歌猛进”,直冲28℃,日均温也很快回到22℃以上,5月7日夏组再次出现,返季二次判定似乎就要宣告失败。
但是,5月8日起降水再度出现,且强度更大,持续近十日而不能止。在降水和强度不大,但中途不断间歇性渗透的冷空气作用下,厦门日均温又降回了22℃以下。13日夜间起,冷空气增强,气温再次明显下降。也就在当日,厦门站出现自入夏以来第10个滑标春季气温组,超过前期累计的夏季气温组数量(9个),4月22日的初判入夏据此宣告无效——这是历史上厦门首次在五月中旬返季成功。
5月1~13日平均气温和五日滑动值表
然而,下一次入夏在什么时候却不得而知,气温仍然在下降通道中——15日夜间厦门站气温降至14.3℃,系五月中旬历史第三低温;15~16日日均温分别为16.1℃和16.0℃,险些出现历史上五月中旬首个初春日,但也两次打破中旬极端最低日均温纪录。
5月15~16日实况曲线
16日下午起云量开始减少,夕阳从云层中透出粉红色的光芒。由于站点局地性严重逆温,厦门本站在当晚降温不明显,然而同安站在17日早晨测得12.9℃的最低气温,直接打破该站5月历史极端最低气温纪录(.5.3,13.2℃)!福建内陆地区亦有多个站点打破相应纪录。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厦门国家站(东渡狐尾山)在低温阴雨天气下降温迅猛,而同安国家站的晴空辐射降温能力则不容小觑。
时已五月中下旬,降水结束冷空气减弱后,气温很快回升,5月23日夏日再度回归,入夏“胜利在望”。但好景不长,在随之而来的强降水(有一定对流性质)作用下,气温再次被打压,夏组靠着19日和20日两天相对较高的日均温“苟延残喘”了4组后也“功亏一篑”。
但此时距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日已不足一个月,环境基础温度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即便有对流性强降水压制气温,在没有足够强大的冷空气影响的情况下,气温仍然会保持较高水平。因此,5月25日虽有中雨(降水量14.1mm),但日均温经过四舍五入后仍然达到了22.0℃,这成为了四天后第一个夏组所对应的第一个夏日。
终于,随着5月28日沿海冷空气的消散,29日起厦门艳阳高照,气温快速回升,最高气温在一个月后重回30℃大关——整个5月一直拖到月底才上30℃也是时所罕见。29日至6月2日,厦门的五日滑动平均气温连续五日维持在22℃以上,达到滑标气象夏季标准(二次判定)。5月25日是29日滑动均温组所包含的第一个夏日。据此,厦门年滑标入夏时间,经过一轮长达13天的二次判定过程和之后1次失败的入夏尝试(滑标4组),终于确定为5月25日,较常年平均偏晚23天,属异常偏晚,同时也并列历史最晚滑标入夏(.5.25)!若以简标滑标更晚者计算排名,则亦并列历史第三(前两名分别为.5.29和.5.28,均为简标入夏日期)。
由于简标没有返季说法,故年厦门简标入夏时间仍然为4月22日,较滑标早了一个多月。年2月下旬初的阶段性低温阴雨天气由于缺乏持久性,未能使厦门达到气象入冬标准,~年厦门无冬,秋去春来,二者相连。按滑标计算,~年厦门气象秋季/春季期间为10月18日至5月24日,长度天,属于异常偏长(入秋偏早10天,入夏偏晚23天);其中深秋季/初春季期间为12月18日至2月27日,长度72天。换季日为滑动均温达到最小值后的拐点,即为2月25日。
图源:“厦门气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