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减弱器 >> 减弱器资源 >> 催眠,医术,还是骗术
大卫·斯皮格尔(DavidSpiegel)得知下一位患者在等待自己时,甚至都不需要询问患者的房间号。他可以听到她从走廊里传来的喘鸣声。
走进患者的房间,他看到一个16岁的红发女孩直坐在床,指节发白,哮喘正在发作。女孩边上的母亲正在哭泣。这是女孩几个月来第三次因为哮喘住院。
年,斯皮格尔还是美国马萨医院儿科轮转的一名医学生。他也在那上临床催眠的课程,作为培训的一部分。
这位年轻哮喘患者的医疗团队已经尝试过注射肾上腺素来扩张她的呼吸道。两针过后,女孩的病情并没有好转。不知道还能做什么,斯皮格尔问她:“你想试一下呼吸练习吗?”
她点了点头,就这样,斯皮格尔催眠了他的第一位患者。女孩一旦进入恍惚的催眠状态,斯皮格尔就准备好给出暗示——这是催眠治疗的“助剂”,暗示往往是措辞谨慎的陈述,可引发患者无意识控制的自动反应。但女孩冷静而专注地安坐在床上时,斯皮格尔思索着他该给出什么样的暗示。他的催眠课还没有教到哮喘的部分。
“所以我想出了一些暗示语,”斯皮格尔回忆着当时的情况告诉我,“我说,‘你的每一次呼吸都会更深,更轻松。’”
这个即兴发挥有效果。病人的喘鸣五分钟之内就停下来了,女孩躺回了床上,舒适地呼吸着。她的母亲也不再哭泣。
这次经历为斯皮格尔和女孩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女孩长大后接受训练成为了呼吸治疗师,斯皮格尔则开始了临床催眠的职业生涯。在那接下来的50年里,他在斯坦福大学创建了整合医学中心(CenterforIntegrativeMedicine),并且据估计,他催眠过多名患者。
催眠暗示会带来不寻常而深刻的体验,例如无法识别自己的倒影。
—
EmmanuelLafont/BBC
乍看之下,催眠似乎属于那些本不该奏效的心理现象之一。但正是催眠往往奏效,使得它如此有趣。对很多人来说,进入催眠状态、全神贯注、听从暗示已经足够让那个暗示示现成真。
如果告知被催眠者们其胳膊将会自行移动,那么他们的胳膊将真的开始移动。如果告知被催眠者们他们交叉的手指将无法分开,他们就会感觉手指仿佛被胶水粘住。如果再告知他们将无法认出镜中的自己,他们便只会看到有个似曾相识的陌生人在隔着玻璃模仿自己的动作[1]。
如果暗示是“你的慢性疼痛会减弱”或者“你的焦虑会慢慢消失”,催眠就变成了重要的治疗工具。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催眠对很多经历着疼痛[2]、焦虑[3]、创伤后应激障碍[4]、分娩压力[5]、肠易激综合征[6]以及其他病痛的人都有效。对其中一些情况来说,催眠疗法在成本、疗效和副作用方面都要优于标准疗法。
尽管数十年来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