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弱器

中华道瓷道文化与陶瓷艺术的融合器

发布时间:2022/9/17 18:43:27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道家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瓷器享誉千年。“道”,乃文化之根;“瓷”,乃华夏之光。道文化简述

道乃万物之源,故万物有道。易曰:一阴一阳谓之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道,为中华特有的哲学思想,对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影响甚巨。

道家以

“道”为核心,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静无为法则治国修身和处理鬼神信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道教之“道”来源于道家之“道”,

道教以道为信仰,主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并

通过精神形体的修炼而

“成仙得道”的宗教

,最终目标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几千年以来,无论道家还是道教,一直践行通过语言、文字、经典、科仪、养生、艺术等途径,去求真求证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真理实相。道文化与瓷器有道须有器,有器必有道。自古以器载道,通过对“道”的领悟而塑形成象,再通过“器”的形象来表徵“道”的意涵,从而指引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中国瓷器,作为“器”中之王,与道文化相辅相成,不仅形式、纹饰、内容中都有着深厚、丰富的内在联系。作为蕴含大量的道文化信息的特殊载体,其制作过程五行统一,其形色纹饰取法自然,其文辞蕴意深刻悠远,其艺术精神超然物外。由古至今,道文化在陶瓷艺术的审美中尽显无遗,陶瓷艺术成为中华道文化展示的瑰宝。关于中华道瓷

“中华道瓷”是对陶瓷文化或陶瓷美学的另一种定义和归纳,据“中华道瓷”概念提出者钟嗣勴道长介绍:“道瓷”新词的定义狭义上是指:一切具有表达中华传统道文化意涵、道家美学精神或体现道教文化元素的陶瓷艺术作品,是一种具有道文化表象性、有形的、精神性的表达功能的陶瓷器物。广义上是指:一切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外在表现、阐释中国文化的特征和品质、彰显中华文化自信和时代价值的陶瓷艺术,故“道瓷”亦称“中华道瓷”。

中华道瓷是“道”的形而上和“器”的形而下完美融合,以道为体,以器为用,以陶瓷艺术为表现形式,并透过陶瓷的形相、语言、图案、功能去求证体悟大道玄理,是最具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类,其呈现形式包含艺术瓷、生活瓷、宗教专属用瓷等。道瓷的时代流变汉朝时期

道家讲究“无为”,主张在美学概念上要“师法自然”,就是向自然界中去寻求学习美,创造“美”。汉朝在陶瓷艺术的美学概念上,是多以青、灰等淡雅朴素的颜色作为美的标准。陶瓷艺术品以传神的表现自然万物本身的特点为追求,比如东汉时期的四川陶俑,以及东汉末期的青瓷艺术品等,主要以“仿生”陶为主。

两汉以后

陶瓷艺术作为一种美学欣赏的概念,逐渐从陶瓷原本的实用概念中脱离出来。这个时期的陶制品,已不再仅仅是以实用为主,一部分陶工艺品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出现在贵族和百姓的生活之中,其观赏性和艺术性日益增加,受道家“敬天法祖”思想的影响,开始出现大量陶制“礼器”,具有祈求祖先的福泽庇佑的信仰功能。

隋唐时期

隋唐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注重质白坚硬或半透明,形成“北白南青”的格局,还有驰名中外的唐三彩,这个时期的陶瓷艺术深受道家“大道至简”、“和谐”的精神影响,其色彩素朴、形制圆和,反映出隋唐时代的审美观。同时,随着盛唐万国来朝,陶瓷通过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逐渐扩散到中亚、南亚,甚至更遥远的西方世界,并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宋代时期

宋代道风盛行,老庄美学在宋代得到进一步阐扬。讲求治内、治心,引导个体探求内心世界,由此将人的审美情感过滤和提纯到极致。此时的陶瓷艺术不再追求物象的弘大,不追求情感的外,在艺术造境上更侧重对心灵情境的精妙观照,对情感的入微辨察,以及对宇宙人生细腻的品味及对历史的领悟。宋瓷还追求釉色之美,去繁就简,鄙薄过分雕琢,朴素自然之美成为美的典范,完美地将自然美、心灵美、艺术美融为一体,不仅其审美境界卓越千古,更有超然物象之外的深邃精神表达。

元代时期元代道教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加上对汉文化上的疏离和文人地位的降低,文人们入仕艰难,转而向道教寻求精神的慰藉,致使许多有名的士人纷纷寄情山水或隐居名山学道,反映道家思想、道教主题的代表纹饰也大量出现在景德镇瓷器上,比如三玄、竹林七贤、八仙、灵芝、仙草、鲲鹏、仙鹤、龙凤祥云等内容纹饰,题材丰富、画面生动,人物飘逸,场景奇特,亦真亦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明代时期

真正作为普及化和大众化宗教的“道教”盛行也是在明代。从传世器物来看,整个明代瓷器装饰内容,很大一部分都为“道家人物故事”或和“道教”内容有关联的图案装饰。道教所追求的“当下”思想,和民众思想的寄托、祈求当下的幸福愿望都得以体现。诸如《老子出关》、《八仙过海》、《群仙祝寿》、《松鹤延年》、《三星高照》、《年年有余》、《富贵平安》等装饰画面,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长生延寿、祥和福瑞、以器载道的一贯情趣。

清代时期

清朝作为数千年瓷器艺术传承的重要时期,在制作及运用上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无论是华丽富贵的珐琅彩瓷,飘逸清淡的青花瓷,还是富丽堂皇的斗彩都带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华丽与悠久。其中道文化陶瓷宗教意味逐步减弱,已演变成为宫廷与百姓喜闻乐见一种文化现象,正是这种文化现象,让清代时期的陶瓷艺术更具包容性,道家哲学“道法自然、以道处事、明顺人情”的人文旨趣可谓历久弥新。

中华道瓷大事记

年5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及济源市道教协会主办,中国道教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河南省道教协会支持,济源市阳台宫承办的,“王屋雅韵—瓷以载道,艺以弘文”中华陶瓷大师联盟走进阳台宫道教艺术系列活动,在王屋山道境广场盛大开幕。来自陶瓷、道教、文化艺术界的近二百位嘉宾参加此次活动。

年10月18日-24日,由中国道教协会发起、江西省道教协会主办的“中华道瓷主题展”在景德镇成功举办,40位陶瓷艺术大师倾心创作的件精美陶瓷艺术作品,得到众多陶瓷爱好者和全国道教界观摩团的广泛赞誉。参展作品主要有各类具有代表性和传承性的道文化精美艺术陶瓷作品,通过八卦、葫芦、仙鹤、经文符图、洞天福地、道教人物故事等道教经典造型与符号,表达对世界和平、祖国清宁、吉庆祥瑞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以自然之象表自然之理”的中华道瓷传统文化形象,搭建与艺术界、陶瓷界文化交流的桥梁,为推动道瓷文化融合创新、对外交流奠定坚实基础。

年10月24日,由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及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承办、江西省道教协会协办的道教文化陶瓷座谈会在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顺利召开。会上围绕“中国本土道教陶瓷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发展路径探讨”“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与中国道教文化走出去的关系探讨”“江西道教历史文化与景德镇陶瓷发展关系的探讨”等主题展开座谈研讨,提出了道教文化与陶瓷文化相结合的意见和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5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