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弱器

TCL科技专题研究深化布局周期减弱,面

发布时间:2023/4/25 19:27:27   
白癜风复色 http://m.39.net/pf/a_4466923.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元证券,贺茂飞)

1.面板主力业务强劲驱动,公司业绩提升趋势凸显

1.1公司简介:显示面板制造龙头,中环注入业绩新动能

TCL科技是国产面板双龙头之一,主营业务包括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产业金融及投资创投以及其他业务。公司成立于年,前身为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起步于手机和家电制造。年TCL开启国际化发展道路。公司在发展中不断壮大,于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年公司首台液晶模组下线,年正式成立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开启LCD面板自主生产时代。根据群智咨询显示,公司年电视机销量位居全球第二,业务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公司完成资产重组,剥离了终端及其配套业务,专注于显示面板研发制造。年公司收购苏州三星显示以及茂佳国际并均于21Q2并表,横向推动优质产能扩张,助力TCL华星扩大规模和效率优势,提高大尺寸显示模组生产能力;公司同年摘牌收购中环集团%股权并于20Q4并表,从而进军光伏产业,实现新能源和半导体赛道的纵向发展,进一步优化公司产业结构。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无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最高,占比达到8.3%,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持有华星光电8成以上份额,年5月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向TCL华星增资50亿元人民币,持股比例将提升至83.02%。此次增资后将有助于TCL华星围绕加速产能提升和释放、持续改善产品结构及布局新型显示技术开发和应用,同时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公司摘牌中环集团%股份,获得其持有的中环股份25.3%股权,正式进军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自年来,公司开始调整业务板块,剥离了收入增长乏力的移动终端业务,专注于显示面板业务。年摘牌中环后,其主要营收来自半导体显示业务、半导体光伏及材料业务以及分销业务,三者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8%,两项主要收入贡献来自旗下子公司TCL华星和中环半导体。

1.2公司业务:主营板块群联动,核心业务持续发力

公司主要包含四大业务群:半导体显示及材料、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产业金融及投资创投以及其他业务。年公司完成资产重组后,突出面板制造核心地位。年摘牌中环集团,其主营业务结构形成了包含半导体显示及材料、半导体及新能源材料、产业金融及投资和其他业务四位一体格局。其中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主要以围绕TCL华星光电为主的面板制造业务;产业金融与投资主要实现以融促产,优化资产配置;半导体及新能源材料业务主要通过持股中环股份实现;其它业务主要通过直接持股翰林汇实现电子产品分销业务,多产业群联动,推动产业协同,扩大营业收入的多维提升。

1.2.1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内延外生扩张产能

华星光电成立于年11月,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半导体显示领域的创新发展,是TCL科技的核心业务板块。

华星光电业绩增长稳健,年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同比增长37.6%,实现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1%。20年上半年疫情和面板价格下滑不改公司业绩爆发能力,叠加下半年需求回暖,供给结构改善,华星业绩实现逆势增长。

TCL华星当前各产线完备齐全,其生产产品主要应用于家庭显示、商业显示和中小尺寸显示,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公司各尺寸业务效能持续领先,TV面板市场份额全球第二,LTPS手机面板市场份额全球前三。大尺寸面板中,55寸面板份额全球第一,32寸市场份额全球第二,65、75寸市场份额提升至全球第二,75寸8KMLED星曜屏量产,86寸交互白板市场份额全球第二。

TCL华星光电目前已建投产的产线共有6条,总投资接近亿元。公司目前已投资建成2个G8.5、2个G11LCD工厂,1个G6LTPS和1个G6柔性AMOLED工厂。其中T1、T2、T6产线满销满产,T3LTPS面板产线满产运营,T4产线一期满产、二三期设备正陆续搬入,T7产线在20Q4量产爬坡。公司在收购苏州三星G8.5产线后,预计华星规模增长将超过50%,实现内生外延多维产能扩张,叠加下游需求上行周期,核心业务有望持续发力。公司在年不断增强产能规模优势,持续丰富产线和产品组合,预计至年TCL华星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8%。

公司优质客户助力公司业绩稳健增长,持续深化战略客户有效合作,积极布局新兴市场。公司大尺寸面板在国内前六大整机厂商供货排名第一,T3产线6代LTPS产品对一线手机品牌出货量占比80%,与三星、TCL电子、小米等一线品牌具有良好合作;6代产线折叠和挖孔屏持续向联想和小米量产出货;商用显示、电竞等高附加值产品方面与视源、鸿合等厂商开展合作,公司在新兴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1.2.2产业金融及投资业务:以融促产,盘活资本

公司产业金融及投资业务主要由TCL产业金融和TCL资本进行开展,产业金融业务主要包含集团财资业务和供应链金融业务。财资业务保障公司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加强产业流动性及外汇风险管理,供应链金融业务为公司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周转需要,提升公司供应链运营效率,以产业金融支持公司效益的灵活提升。

公司投资业务主要布局新型显示技术和半导体等相关产业链,截至年底TCL资本累计投资个项目,TCL创投管理基金规模超过90亿,中新融创累计投资上市公司超过家。公司在通过资本管理,在新型显示技术、半导体等相关产业链进行投资布局,推进公司业务协同并实现投资效益,打造良性产业发展生态链。

1.2.3半导体及新能源材料业务:收购中环集团,开辟主营新赛道

公司于年通过摘牌收购中环集团%股权,已于年第四季度并表。中环集团成立于年,是天津市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大型企业集团,其主要资产为“中环股份”控股权,控股比例达到25.3%,中环股份核心业务为半导体硅片和光伏硅片材料及组件业务。此项收购还包括中环股份核心子公司天津普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资产,天津普林主要从事PCB印刷电路板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中环股份及其子公司完备的产业链结构,共同推动公司与中环股份在半导体领域的产业协同。

中环股份主营新能源材料和半导体材料,二者合计占公司主营收入的95.4%,其主营产品包括太阳能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组件和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等。“十四五”期间光伏成为高速发展产业,公司有望成为全球光伏领先企业;半导体硅片为集成电路核心组件,与中国集成电路战略紧密联系。中环股份半导体业务发展前景优良,双方业务逻辑相近,有望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1.3公司技术:技术创新持续突破,研发实力行业领先

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44.03亿,同比增长29.62%,占营收比重5.74%,累计申请PCT专利件,技术实力行业领先。在科研方面公司战略入股JOLED,全环节打造印刷显示产业链生态建设,与三安半导体共同投资成立联合实验室。公司当前已经形成OLED/QLED、Micro-LED研发生态布局,从材料、工艺、设备、产线方案多维度提升技术实力。

公司积极布局先进显示技术,在Mini-LED、Micro-LED、OLED、印刷显示等领域创造先发优势,不断优化产品生产和加强技术领先。在LCD大尺寸方面,公司20年全球首发吋IGZO玻璃基主动式MLED显示屏、首款48寸8Kin-cellTouchAMMini-LED背光曲面车载屏,极大拓展了下游需求创造和提高用户体验。公司20Q4收购茂佳国际,扩大大尺寸整机模组和Mini-LED产能,同时携手三安半导体,共同推进Micro-LED技术研发,为下游市场空间的开拓带来了强劲动力。中小尺寸方面,公司加速研发超级全面屏、屏内指纹技术,持续提升Incell/COF和盲孔产品占比。在T4产线重点研发屏下摄像、折叠、LTPO等技术,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和技术革新,增强中小尺寸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能力。

QLED/OLED面板业务:华睿光电开发具有自主IP的新型OLED关键材料,已开始批量供货。公司战略入股JOLED,持续推进QLED/OLED柔性印刷量产化。公司厚积薄发,旗下广东聚华“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在QLED方面,公司推出31吋4K全量子点印刷QLED样机制备,研发团队已解决红、绿材料使用寿命等关键问题。在OLED方面,公司在20Q3全球首发6.7吋AMOLED云卷屏和17吋打印式OLED卷轴屏,为未来OELD显示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指引,多项全球首发技术为未来面板打开了新的想象。

公司近年来持续优化人才结构,高层次人才占比持续提升,经历年重组后,公司硕士、博士人才占比合计达到25%,高精尖人才数量明显提升。截至年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名,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大幅增长32.51%。高精尖技术人员占比持续提升,形成有效人才结构整合,专注技术研发,不断为公司攀上技术新台阶。

2.供需紧张液晶面板迎最长涨价周期

2.1供给端:格局改善,供给竞争缓解

2.1.1韩企退出,大陆新增有限

年至今全球暂无新建高世代液晶面板产能释放。一般而言,高世代面板生产线从建厂到满产周期约为2-3年(其中产线建设18个月,量产后产能爬坡良率提升约需10个月)。液晶面板高世代生产线一般指六代线以上,主要生产32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面板。自年以来,我国数条高世代产线陆续投产大大提高全球面板供给端产能,造成全球液晶面板价格进入下行通道,韩厂逐步退出液晶领域以规避大陆高世代量产冲击。

韩国厂商逐渐开始退出LCD市场,目前韩厂仅剩5条产线预计将于年加速推出。年开始受中国大陆投资液晶热影响,多条8.5代液晶产线投产,带动液晶面板市场供大于求,面板价格不断下降。而面板价格的下滑使得LCD产线利润率下降,作为业内领先者的韩国厂商逐渐将目光转向更具未来的OLED领域,于是在年以来逐渐关闭LCD产线,缩减产能。-大陆厂商京东方、华星光电投资建设更为高世代的10.5以及11代产线,对韩国7代、8代线产生降维打击。以11代线为例,11代线切割65寸的效率在94%左右,而7.5代线仅为53%,这一降维打击使得韩国面板产业在LCD领域彻底失去竞争力,加速其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全球市场高世代LCD液晶产线逐渐停止扩张,暂无新增产线,新增产能依靠已有产线产能爬坡,伴随韩厂退出LCD市场,全球供给开始下滑。日韩台厂商进入高世代液晶产线时间较早,主要高世代产能包括7代、7.5代、8代以及8.5代在年之前大多建设完成,大陆产线如京东方、华星光电的8.5代线主要于-年建成,而更高世代的京东方10.5代线(合肥B9、武汉B17)、华星光电11代线(深圳T6)也分别于-年建成投产,年唯一高世代线为华星光电深圳T7产线,于三季度开始量产。除此外,全球高世代液晶面板暂无新增产线产能释放,而新增产能主要通过产能爬坡以及生产工艺技术改进。

2.1.2新增退出产能梳理

高世代大尺寸主要产能为7代线以上,目前全球TFT-LCD液晶面板7代线及以上共计有39条产线。中国共计拥有18条产线:京东方拥有6条(4条G8.5,2条G10.5)、华星光电拥有4条(2条G8.5,2条G11)、惠科拥有4条(4条G8.6)、中国电子3条(1条G8.5,2条G8.6)、彩虹光电1条G8.6;韩国三星与LGD共计9条产线,并计划于年退出,仅仅保留LGD广州的8.5代线;中国台湾地区拥有7条产线;日本拥有5条产线。

-年全球高世代产线中,6条产线拥有新增产能,5条产线将要退出。在中国大陆厂商不断扩张LCD产能背景下,日本厂商因面板价格下降导致企业财务状况不佳无力跟进,中国台湾地区厂商选择推出差异化尺寸以及高技术含量产品,而韩国厂商则开始逐步退出LCD市场,将资源转向OLED领域继续发力。

从年开始,三星和LGD高世代产线陆续开始减产,年合计减产K。年受面板涨价潮影响,三星、LGD将原本的液晶面板关厂计划推迟到年底。目前三星计划退出的产线主要为其L8-1、L8-2、L7-2,而LGD仅保留广州8.5代线,将退出其P7和P8产线:具体产能来看:三星预计将于年完成两条8.5代线(K/季)和一条7代线(K/季)的减产;LG也将于年完成一条8.5代线(K/季)和一条7.5代线(K/季)的减产。二者将于年停产5条产线,共计减产高世代产能K/月。

年液晶面板新增产能主要为中国大陆厂商。因日韩厂商退出,中国台湾厂商生产中小尺寸面板,年全球液晶面板高世代产线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厂商,全球高世代新增产能合计约为K/月,包括已有产线的产能爬坡和新建产线的量产。其中新建产线包括华星光电的G11代(T7)产线,以及惠科的G8.6代(H5)产线,年预计新增产能分别为85K/月、90K/月。而自年之后,全球液晶面板厂商基本不再增加资本支出,暂无扩产计划。据DSCC数据显示,年全球LCD产能为3.11亿平米,-年将会达到3.16亿、3.06亿以及3.16亿平米,全球液晶面板产能基本保持平稳。

综上所述,我们汇总全球液晶面板新增以及退出产能,假设均按照线性变化,产线产能新增及退出均在一年四个季度完成,得出-年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产能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随着日韩厂商6条高世代产线退出,叠加国产厂商产能爬坡,全球液晶面板产线年季度新增净值分别约为36.75万平方米、65.5万平方米、43万平方米、43万平方米,年全球LCD总产能每季度平均环比上涨1.2%,供给整体保持平稳。

2.2需求端:TV、IT、车载拉动需求上涨

2.2.1TV端:大尺寸趋势明显

受疫情下“宅经济”影响以及海外积极地财政政策驱动,海外市场需求在下半年迎来报复性反弹。全年来看,北美市场出货量为万台,首次在单个年度超过万台,中国市场出货量为万台。海外疫情暂未出现明显拐点,疫情影响下宅经济将持续拉动电视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我们预计年全年电视出货量仍将稳定在高位,叠加面板产能供给不足,供需关系依然紧张。

TV平均尺寸持续增长,大屏化成为主要发展驱动力之一。年面板产业大尺寸面板出货比重显著增加,其中55寸增长1.1%,65寸增长1.6%。近年来,TV面板的平均尺寸每年约增长一寸,年LCDTV面板的平均尺寸约为47.1英寸,预计年将达到48.6英寸,增长约1.5英寸,可以消耗一条产能为K的G8.5代线。随着面板尺寸逐渐增大,拥有更高世代的国产厂商也有望优先受益。

年全球面板产业呈现动荡态势,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价格回调,下半年因需求拉动价格开始强势反弹。TV是LCD面板最大的应用领域,全年出货量呈现V型反转,疫情带动的需求激增以及TV大屏化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

据AVCRevo发布数据显示,年全球电视面板出货量达2.72亿片,同比下降5.4%;全球电视面板出货面积为1.6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6%。相较于年、年出货面积分别同比增长的11.1%与6.1%,年电视面板整体产能增幅明显收窄,大尺寸占比提升消耗更多产能。

全球电视面板持续向大尺寸化迈进,大尺寸产能提升,小尺寸面板出货量大幅减少。年具体来看,小尺寸方面,32英寸及以下尺寸受市场转移影响,出货量大幅下降,其中32英寸以下同比减少37%,32英寸面板缩减18%;中等尺寸面板略有增长,其中55英寸出货量小幅增长2%;大尺寸面板出货量增长较为明显,受益于大陆厂商10.5代产线产能爬坡,65/75英寸出货量大幅增长,分别为16%和43%。

细分厂商来看,国产厂商占比不断提升,年超50%。据群智咨询数据,年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产能市占率超过50%。具体来看,年全球电视面板厂出货量前五分别为京东方、群创光电、华星光电、惠科以及LGD。中国大陆厂商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中电熊猫、中电彩虹位列国产出货量前五,共计出货1.47亿片,约占全球市场54%。其中京东方年出货量为万片,约占全球17.06%,同比下降12%,出货面积为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主要为武汉G10.5代线产能爬坡带动大尺寸产能增长所致。华星光电年出货量为万片,约占全球14.6%,同比下降2%,出货面积万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长26%。

高清化趋势明显,4K电视渗透率不断提高。根据WitsView的数据,年4K电视在全球的渗透率达到53.4%,预计在年达到63%。大幅提高的渗透率将带动超高清面板的需求快速增长。

重大体育赛事或将成为8K电视普及催化剂,拉动面板需求。东京奥运会和欧洲足球世界杯受到疫情影响延后举办,赛事的恢复或将有力拉动电视需求增长。TrendForce预计年全球电视出货量将达到2.23亿台,同比增长2.8%。此外东京奥运会拟采取8K超高清的方式直播;年北京冬奥会也将采用4K超高清电视全程直播,8K超高清实验直播。这些赛事的举办将推动8K电视普及,有望拉动面板需求增长。从历史数据来看,电视销量在体育大年增幅显著。年欧洲杯和奥运会,以及年俄罗斯世界杯对应年份TV销售量同比增长都超过10%。因此我们预计伴随年欧洲杯和东京奥运会的双项赛事推动,8K/4K高清电视将重点受益,TV面板需求有望保持强劲。

2.2.2IT面板:“宅经济”驱动出货量快速增长

受疫情冲击影响,在居家办公、网络课程以及居家娱乐等场景催化下,IT终端产品(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出货量明显增长。据群智咨询数据,年全球显示器整机市场规模接近1.4亿,同比增长8%,年显示器面板出货量达到1.6亿片,同比增长17%,需求将持续保持强劲势头,预计显示器面板出货量将达到1.73亿片,将同比增加9%。此外,同样受益于大尺寸化,显示面板平均尺寸不断增长,年达到24.3英寸。

电竞需求旺盛,有望成为显示面板新增长点。随着电子竞技产业在全球和中国的蓬勃发展,电竞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电竞显示器需求呈现出高速增长。根据Statista的数据,年全球游戏显示器面板(Hz及以上)出货量为万片,预计到年增长到万片。预计未来电子竞技市场规模会持续扩张,用户人数稳定增长,显示器需求旺盛,或将成为显示器面板需求新的增长点。

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增速超过20%,面板出货量增速超过20%。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在线教育与远程办公成为了主流,驱动笔记本电脑需求释放。根据Statista的数据,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超过2亿台,同比增长22.48%,预计年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超过2.16亿台。

疫情推动年全球平板电脑面板需求增长。疫情对于平板电脑市场的影响趋于正面,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以及居家娱乐的需求带动了平板电脑面板需求增长,根据Omdia的数据,年第二季度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量环比增长64%,出货面积环比增加58%。由于疫情的持续,在线办公和教育的需求维持在一个强劲的态势,预计年面板需求增长将延续。

2.2.3手机、车载面板:开启新型增长领域

年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18.9亿片,同比增长6%。受上半年疫情冲击影响,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92亿部,同比下降5.9%,下半年随着手机市场回暖,叠加5G换机潮,手机出货量环比改善。年年手机面板出货量保持增长,分季度看,增幅最大为20Q4,全球单季出货量5.7亿片,同比增加17%。据Statista的数据,LCD仍然是主流的手机面板,年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结构中LCD面板占比为62%。全年来看,京东方以4.08亿片的手机面板出货量排名第一,主要为a-Si,占京东方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70%份额。

5G快速渗透,换机潮带来高需求。IDC发布预测称,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约为2.4亿台,其中中国市场出货量将超过1.6亿台,市场占有率约为67.7%。IDC预计到年5G智能手机将占领全球市场的50%以上。5G渗透率逐步提高。在中国市场上,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年12月中国市场5G手机出货量为万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68.4%。随着5G基站建设不断完善以及运营商优惠资费套餐的推出,预计将迎来5G换机潮,届时将全面带动智能手机面板需求增长。

受疫情影响,车载面板出货量有所下滑,有望复苏。在疫情影响下,年全球汽车销量大幅下滑,据Canalys数据显示,年全球汽车销量约为万辆,同比下滑15%,中国市场复苏明显,全年销量.1万辆,同比下滑仅1.9%。相较汽车整体市场的萎缩,电动汽车表现亮眼,全年销量同比上涨至39%达到万辆。我们预计,随着海外疫情的缓解,因疫情压缩的需求释放后,全球汽车市场将迎来复苏。

汽车智能化趋势明显,电动汽车车载显示屏使用量较高将会拉动车载面板需求提升。车载面板在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渗透率逐步提升,传统厂商以及新能源厂商的车载大屏化趋势明显。相较于传统车厂,新能源厂商设计迭代速度更快,车载显示屏更大,随着其销量的不断提高,整车面板平均尺寸以及数量将会提高,会带动车载面板需求不断增长。

2.3价格端:供需紧张、周期性减弱,面板价格稳定增长

TV面板供需缺口显著,价格持续上涨。年2-3月受疫情冲击面板供给问题凸显,面板价格小幅上涨,随着产业链的恢复以及疫情初期需求的降低,4-5月面板价格降至全年低点。根据上文介绍,供给端因无新增产线叠加韩厂减产退出,同时已有产线因疫情影响导致产能爬坡不及预期,部分面板厂将TV产能转移到IT/商显领域,导致TV面板严重缺货,价格大幅增长。

自年6月起,全球液晶面板开启涨价模式,目前保守预计涨价将持续至年上半年,将经历最长涨价周期。据Witsview数据,自年5月,32/43/50/55/65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分别为32/68/86//美金,到年12月,涨幅分别为97%/54%/63%/59%/36%。年面板价格继续强势上涨,截至年6月,32/43/50/55/65英寸液晶电视面板每片价格达到89////美金,相较于年5月涨幅达%、%、%、%、75%。

IT面板从年8月开启涨价模式,整体涨幅弱于TV面板,而进入21年后涨幅明显提升。显示器面板来看,自年8月,21.5/23.8/27英寸显示器面板价格分别为43.5/51.6/73.6美金,年6月价格分别达到70.7/77.9/94.9美金,涨幅为63%/51%/29%;笔记本面板13.3/14/15.6英寸的价格,从年8月的67.7/28.5/27.7美金涨到年6月的80.4/45.9/45.3美金,涨幅为19%/61%/64%。整体来看IT面板涨幅低于TV面板,但随着下游需求回暖,进入21年后IT面板涨价幅度有所提高,环比涨幅较之前有大幅提升,未来扩大趋势明显。

从历史数据来看,目前面板价格已达到近5年以来的高位。高价格叠加高世代红利,大陆面板厂商迎来历史突破机遇。TV以及IT面板价格均达到16年以来的周期高点,面板价格的大幅上涨将会直接改善面板厂商的盈利能力。类比上一轮面板上行周期,面板厂商平均毛利率由16Q1的5%上升至17Q1的25%,而凭借15年投建的8.5代线放量,大陆厂商盈利能力大幅改善;我们预计本轮面板涨价将持续至21年上半年并突破前高,全年价格稳定高位,面板厂商平均净利率将大幅改善,大陆厂商凭借10.5以及11代线的高世代红利,发挥技术、成本优势,全年业绩将会大幅提升。

3.内生外延加强产业链布局,公司迎发展黄金期

3.1国产厂商迎新格局,估值中枢有望提升

液晶面板产能向大陆转移,大陆厂商产能占比不断提升。面板具有高度标准化这一特点,除尺寸外,各家面板厂商产品之间的差异化属性不强,导致面板产业出现高世代降维打击低世代产线这一现象。回顾历史,新进入厂商总能依靠投建高世代产线,凭借技术以及成本优势对老厂商进行打击,因此液晶面板行业的转移速度很快,经历了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大陆这样的产业转移。中国大陆面板厂商自上一轮面板周期的价格高点(17Q2)起陆续投建多条高世代产线,而在多条G10.5代线投产放量冲击下,海外厂商产能被逐步挤占:韩厂较早布局开始向OLED转型,台厂主要依靠低世代产线在中小尺寸市场寻找差异化竞争机会,日本厂商则因财务问题逐渐退出竞争。

LCD面板技术成熟升级放缓,未来短期暂无新产线投产,行业供需趋于稳定,周期性放缓。现阶段LCD面板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不同于此前产能转移的是,现阶段暂未看到有下一个新的产业承载地区出现,而随着韩厂逐步退出,大陆厂商凭借技术以及成本优势有望不断压缩台企份额,将拥有LCD面板行业的绝对话语权,长期格局稳定。

IT面板方面,海外厂商老产线占比较大,大陆厂商布局有望重塑行业新格局。目前全球可生产IT产品的a-Si/LGZO产线共计55条,行业参与厂商众多且分散,类似于TV面板此前格局,其中运营超过15年的产线占比达38%,运营10年以上的占比达76%,G8代线及以上占比仅为27%。相较于大陆面板产线,海外产线老旧面临自然退出以及竞争退出局面,随着中国大陆厂商加强在IT领域的布局,将有望挤占大部分海外厂商份额,重塑IT面板格局。

TCL科技募投T9产线,覆盖IT面板,重塑IT竞争格局。目前公司T1、T2、T6三条LCD产线满销满产,T7产线迅速爬坡,叠加新并表的苏州产线,公司在大尺寸LCD领域完善。此次筹建的T9产线是公司在LCD领域布局的最后一块拼图,该产线具备K/月的产能,其中用于IT产品的产能将达到全球现有市场的15%左右,量产出货后公司将凭绝对领先的设备以及制程优势对海外厂商老旧产能形成降维打击,倒逼海外厂商退出IT市场,以形成大陆厂商在LCD领域从大尺寸TV到中小尺寸IT面板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为公司提供新的业绩增长点。

液晶面板周期性减弱,市场价格趋于稳定,大陆龙头厂商盈利能力提升,长期议价能力增强,未来发展潜力大,行业整体估值有望提升。过去面板行业给予低估值主要由于(1)受行业周期性影响,可持续盈利能力不强,每当有新的进入者扩产放量,面板价格受影响波动幅度较大,行业整体容易出现巨额亏损。与此同时,前期巨额投资的产线有被后进入者更高世代产线替代的风险,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阶段,液晶面板主要先进产能均集中于中国大陆,海外厂商仅有部分低世代产线,未来短期也再无新进入者出现,因此液晶面板行业将会由中国大陆厂商长期占据绝对龙头地位,供给端稳定,21年供需企稳后面板价格有望长期维持高位,将大幅且可持续的提高面板厂商的盈利能力。而伴随市占率的提高,TCL科技等中国大陆面板龙头凭借高市占率将大大提高自身产品的议价能力,提高盈利水平。

Mini-LED的出现将给LCD带来新的机遇。在显示的对比度以及色彩等方面,MiniLED拥有和OLED相似的优异表现,同时成本更低,使用寿命更久。TCL目前是最早研发且最先量产MiniLED电视的厂商,年有望在下游头部客户的需求下逐渐起量。据AVCRevo数据预测,年MiniLED背光电视的出货规模将达到万台,而MiniLED技术的加速商业化也将大大延长LCD产品的生命周期。

3.2横向并购+纵向扩张,多维度助力业绩开拓

TCL华星收购苏州三星8.5代线60%产权及配套模组厂%产权,打造生产一体化优势。三星作为曾经的LCD龙头,在面板制造领域具备先进团队和优良的技术工艺,苏州三星8.5代线LCD工厂当前产能为K/月,模组工厂产能3.5M/月,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在原先持有苏州三星LCD工厂10%股权的基础上增至持有70%股权,并且能够有效整合LCD面板制造的先进工艺和技术,提升良率提高生产效率,全面打造生产一体化优势。

引入三星为华星战略增资,增强双方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华星管理优势,提高公司业绩增长弹性。三星显示将以SSL60%股权对价款7.39亿美元对华星进行战略增资,增资完成后三星显示将持有华星12.33%股权。同时三星作为华星一直以来的重要客户,在交易完成后,双方合作关系将紧密联系,进一步增强公司渠道拓展能力。得益于公司极致的经验效率,近年来公司管理费用率持续降低,在收购苏州三星后,公司将持续发挥管理优势,增强公司业绩弹性。

TCL华星T7产线于20Q4开始量产,设计产能90K/月,预计21Q2达成满产,公司产能份额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据DSCC预测数据显示,伴随中国大陆产能的持续整合和新增产能爬坡,预计年中国大陆LCD产能份额将超过60%,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将优先受益。

公司外延收购苏州三星和T7产线完成爬坡后,将拥有2条11代、3条8.5代线产线,高世代产能将达到K/月,产能规模持续提升,行业集中度再增强。TCL华星在大尺寸方面目前1条11代月产能90K产线满产,1条11代线月产能90K产线20Q4量产,收购苏州三星后,将拥有8.5代产线3条,产能规模进一步提升。本轮收购完成后,将加快面板供需改善,产能将进一步向龙头集中,推动行业供给格局重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强。3.3技术创新无止境,推动显示新需求创造

3.3.1新型显示技术之Mini-LED

Mini-LED又名次毫米发光二极管,该类显示屏主要由数十微米级的LED构成,是一种LCD基础上的升级方案,其主要优势在于提升对比度和增强画面表现力。与传统LCD面板不同在于,采用Mini-LED可将LED背光灯珠做得更小,在同一屏幕上可以集成更多的灯珠,从而实现更多的背光分区,展现更加精细的区域发光调节。

TCL华星当前75吋8KMLED星曜屏实现量产,20年全球首发吋IGZO玻璃基主动式MLED显示屏和首款48寸8Kin-cellTouchAMMini-LED背光曲面车载屏,在Mini-LED领域建立了先发优势。公司当前在Mini-LED领域发布了多款产品,在TV显示方面实现了MLED、8K分辨率、HDR和ARC等多项工艺和技术创新,其中8K星曜屏相较于传统LCD屏幕具有更高亮度、超高对比度和超强色彩表现力等优势。

全球首款IGZO玻璃基主动式MLED显示屏是华星在Mini-LED上的技术延续,其依靠11英寸最小拼接单元,在拼接大屏领域再创新,实现大屏的多场景覆盖。该款产品能够带来百万对比度的纯黑画面体验和更广阔的动态显示范围。IGZO玻璃基主动式产品采用灵活的“二级单元制”实现大屏拼接,不依赖于整机尺寸上限,即便是超大屏幕,也能通过拼接进入居民楼和办公楼等,其下游应用可覆盖指挥中心、影院、办公室会议屏等多样的商业化场景。

在车载显示方面实现了MLED背光曲面屏发布,提供更佳驾乘体验。TCL华星发布的大尺寸MLED背光曲面屏能够横贯整个A柱,将仪表盘、中控和副驾驶娱乐功能融为一体,更好地同汽车内饰结合,带来极佳的驾乘体验。产品不仅提供更加舒适操作手感,还可实现悬浮触控功能,使屏幕手势操控成为现实。公司多项技术创新使产品能够应用于多领域,为下游新需求创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3.3.2新型显示技术之Micro-LED

TCL华星于三安半导体共同成立实验室,聚焦于Micro-LED技术研发,共同打造Micro-LED领域的材料、工艺、设备和产线的一体化布局。Micro-LED是一种自发光显示技术,其具有较好的亮度表现、高对比度、能耗低和反应速度快等特点。20Q1公司与三安光电共同出资3亿元成立实验室,二者出资占比分别为55%和45%。该实验室重点攻克Micro-LED领域的工程化制造的芯片、Bonding、彩色化、检测和修复等关键技术,产品布局可穿戴显示、高清移动显示、车载显示和超大尺寸拼接屏等多领域。

三安光电成立于年,其主要产业包含LED芯片、氮化镓、微波集成电路、光通讯和滤波器,Micro-LED产业起步于~年,是公司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当前三安光电可提供整套Micro-LED制作工艺,以及测试和维修业务。年三安光电鄂州Mini/Micro-LED显示芯片产业化项目开工,当前拥有的规模化LED芯片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19.72%。TCL华星于三安光电在Micro-LED领域强强合作,双方协同布局,共同解决工程化技术中的重点难题,有望在Micro-LED技术研发创造新突破。

3.3.3新型显示技术之印刷显示

印刷显示是一种通过旋涂、丝印或喷墨打印的方法,将金属、无机材料、有机材料转移至衬底构成发光显示器件的技术。其具备低成本、柔性化、可大面积生产等特点。传统真空镀膜显示技术成本和能耗较高,制作工艺更加复杂。印刷显示技术其材料利用率理论上可以达到90%以上,相较于传统OLED蒸镀工艺的5%~20%的材料利用率,其生产成本更低也更加环保。由于印刷显示技术不需要真空蒸镀腔体和精密金属掩模板,其不受设备和尺寸限制,生产效率更高,并且有效降低设备成本,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TCL华星旗下公司广东聚华重点开发印刷显示技术工艺,依靠TCL华星持续产业投入,其研发实力行业领先。华星光电旗下广东聚华于年成立,公司拥有业内唯一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公司在20年初亮相全球首台31寸喷墨打印可卷绕柔性样机,逐步攻克柔性背板技术,高精度喷墨打印Mura-free技术和柔性封装技术等,为大尺寸柔性显示产品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推动下游需求的持续创造。

20Q2华星光电战略入股JOLED,以联合研发、专利合作等方式共同推进印刷显示技术产业建设,推动OLED印刷显示技术实现量产。TCL华星出资约人民币20亿元战略入股JOLED公司,与其在喷墨印刷OLED领域开展为期3年的联合研发,强化双方在印刷OLED领域的技术积累和量产能力。

JOLED公司于年由日本索尼和松下共同出资成立,在印刷显示领域,JOLED的工艺水平和技术实力皆为业界领先。JOLED在17Q4完成首款21.6英寸4K印刷式OLED出货,为全球首家供应喷墨印刷OLED面板厂商;其投建的全球首条喷墨印刷OLED产线于19Q4开始试生产。TCL战略入股JOLED,双方共同布局,携手合作,推动印刷显示技术的新创造,有望开辟更多下游应用场景需求。

3.4收购中环开启未来成长新动能

公司与中环集团于年7月签署《产权交易合同》,公开摘牌收购中环集团%股份,从而持有中环股份25.3%的股权,成为中环股份实际控制人,正式进军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材料领域,为公司业绩开拓提供了新赛道。

中环业绩增长稳健,年实现营收.6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20.5%。公司年营收占比最大的是新能源材料业务,占总营收的88.31%,其次是半导体材料业务,占比为7.09%。年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为18.85%,其中新能源材料业务毛利率为17.89%;半导体材料业务毛利率为23.07%。伴随5G、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光伏产业平价时代的来临,市场下游应用持续放量,助力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年中环股份半导体业务实现营收15.2亿元,同比增长22.70%,占总营收比例7.97%,业绩增长持续提升。公司深耕半导体产业60余年,坚定实施“国内领先,全球赶超”的战略目标,是国内半导体材料领域的领头羊之一,当前具备3-12英寸全尺寸硅片量产供应能力。受益下游市场应用规模扩大,芯片需求持续火爆,公司近四年半导体板块业务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24.5%,业绩增长持续爆发。

公司在5-12寸硅片领域皆有布局,其中8-12英寸硅片在产品门类和技术水平保持国内领先,半导体材料产能持续扩张。公司目前5-8英寸业务增长稳健,年出面积同比增长30%。在8英寸硅片方面,中环股份的区熔单晶硅片技术水平为业界顶尖;12寸硅片方面,公司当前领先建成12寸晶圆的生产能力,已量产供应国内主要数字逻辑芯片、存储芯片生产商。公司分别在宜兴和天津具备硅片生产基地,当前8英寸产能合计达到50万片/月,12英寸产能7万片/月,预计在年完成产能爬坡后,8英寸产能有望达到万片/月,12英寸产能有望达到62万片/月,半导体硅片产能扩张持续推进。

公司下游客户分布广泛,其中海外销售占比达40%,产品受国内外客户青睐,渠道资源持续丰富。中环股份半导体材料应用领域分布广,包含了消费类电子、工业控制、高压输变电、轨道交通、汽车芯片、手机和电脑芯片等领域。公司深耕半导体领域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产品受海内外客户青睐。销售渠道多元和优质客户的深度合作,为公司在行业建立先发优势提供了广泛的渠道基础,推动业绩稳健增长。

TCL科技此次收购中环进军半导体光伏与材料领域,将通过产业协同布局业绩增长新赛道。当前中环半导体和TCL华星光电已经成为其对应领域的行业领头羊,TCL科技通过收购中环集团股份,进军新能源材料和半导体材料领域,形成两个产业龙头的业务协同,相互提升其竞争能力。中环股份当前身处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材料双优质赛道,将为公司业绩增长注入新动力。

公司为中环良性发展注入新资本,全方位提升中环股份各板块业务发展能力,推动中环迈向全球领先。在完成中环混改后,公司将在天津投资亿元,其中60亿元用于推进中环股份多板块业务,包括DW智慧化工厂项目、高效叠瓦组件项目,以及G12大尺寸光伏硅片发展,为中环各版块产业良性发展提供新动能。当前正值光伏行业平价上网时代来临、半导体硅片国产化替代加速推进,TCL和中环实现强强联手,共同开辟半导体市场新格局。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2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