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减弱器 >> 减弱器介绍 >> 汇文中学校长陈维嘉君子不器,惟教与养
“京城教育圈(bjeduvision)”今天和各位圈友分享的这篇文章摘录自“首届京台基础教育校长峰会”上北京汇文中学校长陈维嘉的发言。
在发言中,陈维嘉校长和大家分享的是学校教育的“教养”职责和角色定位。
何谓教养?有词典解释为“是指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是指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标准。教养不同于礼貌,是出于内心的,是由社会环境、学校和家庭教育、个人成长经历等结合成的内在素质。
儒家提倡三种德行:“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这里“知”用同“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智、仁、勇,此三者天下之通德。”《中庸》所载对智仁勇的释义为“子曰: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据介绍,将“智、仁、勇”作为北京汇文中学校训,始自年高凤山先生担任校长。这是一位有着深厚国学基础而又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的留美博士。他推崇以“全人教育”为办学宗旨,内涵有七:“增进身体健康,涵养审美情感,增植职业技能,预备升学基础,练习善用闲暇,学做良好公民,养成高尚品格”。而“智、仁、勇”则是养成高尚品格、成为“全人”所要达到的修为境界。自此,“全人教育”办学理念和“智、仁、勇”校训一直深刻影响着汇文中学的发展,传承至今。
陈维嘉认为,今天,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带来社会思潮多元而复杂,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严峻挑战;家庭结构发生很大变化,4-2-1成为城市中最主要的家庭结构形式,这都使学校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学校教育的教养职责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需要有所继承,有所发展。
科学为人文奠基,人文为科学向导;求真为求善奠基,求善为求真向导。建立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指导之下的思维方式,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懂得并力行对国家、对民族、对家人、对友人的责任,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求真求知,勇于探索
我们推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和“精讲精练”的教学原则,重视在思路和方法上的引导。同时,我们还重视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培养求真求知的科学精神。我校理科学生杨竞在参加高考中做物理试题时,发现最后一道题由于题目叙述不严谨,导致答案出现双解,而题目本意是单解。杨竞同学毅然写上双解答案,并表明了对题目的看法。事后证明杨竞同学是对的。我们禁不住设想,如果他将改题的时间用于试卷检查,他的物理高考成绩可能会达到满分。尽管因此以一分之差与同在一个班级的北京市理科状元失之交臂获得第二名,但是他在谈及此事时并不后悔,他说:“上课时老师不是经常告诉我们既然治学就要严谨求实吗?我不愿做一个呆板的人或是分数的奴隶。所以考试时我选择的不是分数而是真理。一个人如果在学习、考试中总被条条框框束缚,为了高分而放弃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那他的学习就会失去应有的积极主动性。”他认为改一道高考题,这和他平日与老师、同学一起辨明题意、提出质疑没有区别。这种胆识和勇气正是汇文中学文化所提倡的内在品质之一。
强健体魄、锻炼意志
蔡元培先生所着《中学修身教科书》第一章《修己》一篇中有这样的表述:“凡道德以修己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体育为本。”他认为,身不康强,不能尽孝;身不康强,不能尽忠。“且体育与智育之关系,尤为密切,西哲有言:康强之精神,必寓于康强之身体。”在汇文中学“全人教育”理念中,“增进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重视体育的意义不仅是为了练就学生一副强健的体魄,更重要的是为了塑造坚毅、勇敢、顽强、大度、乐观和自信等优秀的人格素质。
据老校友介绍:当时汇文学校运动场一个大院里边运动项目就有48种。每天下午4点到6点,所有的图书馆、自修室全部锁门,学生全部到操场进行体育锻炼。与当年的校园相比,现在学校面积虽然变小了,但是学校的体育教育并没有因为条件的改变而减弱。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汇文中学逐渐形成了“严、量、全”的体育教学原则。“严”是一种敬业精神,体现在严密组织、严肃教学、严格教学。“量”是指科学地安排练习强度和练习的密度。“全”是一种教育思想,注重体育与智育、德育发展的关系。
在这种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我们的男、女足球队、田径队、排球队、乒乓球队、篮球队开展得有声有色,锻炼了广大学生,又为国家输送了以田径名将李丰、李彤兄弟、足球教练高洪波、足球运动员南方为代表的优秀体育人才。年9月,学校米跑道的运动场、体育馆竣工投入使用。我们认为学会游泳是生存的必要技能之一。不会游泳不能颁发毕业证书已经是汇文中学学生熟知要求。而学校课表的编排,必先确定体育课时,而后才是其他学科。每年九月份举行的校运会则成为全校师生的狂欢节。
不少校友深情地回忆起在汇文中学读书时养成的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才使他们在后来坎坷的人生中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医院著名脑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曾曾在回忆成长经历时动情地说:“我感谢汇文,一是她让我在最困难的时候读完了中学,进而升入大学,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二是她让我练就了一副好身板,长期参加学校足球队的训练、比赛,奠定了良好的身体素质,使我从医后能够长时间站在手术台边,为病人解除痛苦。”
感悟人生,有所担当
蔡元培先生所着《中学修身教科书》第一章《修己》有这样的表述:“以修己之道为先,继而行之于社会,再继而行之于国家。”这便是说,作为有道德的人,应该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有责任感,应该有所担当。
我们认为,在青少年人生成长道路上有一些最为重要的节点,需要教育者给予特别的重视,引导他们既要有“独善其身”的自律精神,又要有“兼济天下”的理想抱负。学校在初中阶段以十四岁集体生日活动为平台,开展“迈好青春第一步”主题教育活动,在高中阶段以十八岁集体生日为契机,开展“自律自强,由所担当”主题教育活动。
我们希望学生懂得对自己负责,这是建立责任感的基础。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意志品质,行为习惯,道德素质,身心健康,都应当自有标准,自有底线,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说到底,就是独立自觉,懂得对自己负责任,有自我责任感。
学生还应当是懂得对家庭负责。前十八年的爱基本是下行的,父母的全部付出,儿女的尽情承受,这也许是独生子女制度下的中国特色吧。真正的成人,应该肩负起家庭的责任,知道感恩,懂得回报,听得进父母的规劝甚至唠叨,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无论是旧道德还是新道德,尊敬父母,心存感激,并努力用自己的劳动和付出为父母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都是重要做人准则。
责任感最为重要的方面,是对社会负责。学生应该懂得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人,无数个个体构成了社会,无数个个体改造并推动着社会。在享受国家和社会带给我们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应该回馈社会,回馈民众,通过我们的奋斗使国家变得更强大,通过我们的努力使社会各方面更完善,而不是只会抱怨!我们在前人栽种的大树下享受人生,我们还应该为后人栽种参天大树。这就是社会责任感。
星云大师在《小,不能忽视》一文中讲了他小时候的一件事。“及至稍长,家人送我到私塾读书。一天,无意中看到附近洋学校的小朋友的课本上有这么一段话:‘短衣短裤上学校,从不迟到一分钟。’我将这句话谨记在心,并且朗朗上口,奉为圭臬。直到现在,我向来为人所称道的守时守信习惯,实则源于这小小的一句话。……小,蕴藏着不可忽视的力量!”星云大师养成为人所称道的守时守信习惯源于“小小的一句话”的启发和引导。在这个意义上说,君子是“教”出来的。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论及德之本质时说:“人们实行义务,一开始多数出自于勉强,久而久之,也就因为习惯而变成了本性,安于履行,自然而然地就会欣然符合义务的要求,这就称作道德。”
如果说“教”更多的是开智力,明事理,“养”则更强调实践性,须力行才能得以达到理想之境界,完成学校教育的职责,成就青年的人格。
《论语?为政第二》中有句话:“子曰:‘君子不器’。”一般意义上的解释是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应该博学而多才艺,不应像器物一样只能作有限目的之使用。无疑,“不器”乃为“器”之更高境界。
也许,我们不应该过分夸大学校教育的作用,毕竟,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器”与“不器”,学校教育应该有所坚守,这便是发挥教化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君子之风。
君子不器,惟教惟养。
文
陈维嘉(汇文中学校长)
摘录整理
江远
图片来源
网络(图为汇文中学老照片)
声明
转载须注明:京城教育圈(bjeduvisio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