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www.bdfzkyy.com/如今,家长们关于“手机害人”、“游戏害人”、“网络害人”的呼声越来越高。是的,有的孩子学习不上心,对打游戏却是条条是道;有的孩子吃穿都不讲究,非要把费用留来买游戏装备;有的孩子宁愿不睡觉,也要藏着掖着在被窝里打游戏……看着孩子越来越大的游戏瘾、手机瘾,家长们一边是头疼,另一边又是无奈,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年4月12日晚,杭州市余杭区的15岁初三女孩儿,玩游戏玩得正嗨,气愤地妈妈关掉了家里的路由器。女儿不仅上前殴打了母亲,还坐在窗台上扬言要跳楼,嘴里不停地数落母亲:“害我退出游戏,对不起队友。”由此可见,孩子对于游戏的忠诚度,的确有些出乎意料。竟然因为断网这样一件小事儿,就殴打养育自己15年的妈妈;竟然因为断网退出了游戏,就上升到要跳楼的高度。生活中,孩子们对于游戏的忠诚度,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了我们的认知。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孩子游戏上瘾,怎样做才能让本已游戏上瘾的孩子逐渐回归正常的生活呢?(1)买手机之前,就跟孩子定下盟约。如今,手机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通讯工具了,它已经成为人人必备的生活装备。很多家长觉得,为了方便与孩子联系,所以给孩子买手机是不可动摇的一件事,也有的家长是孩子吵着闹着要手机,所以自己是为了实现孩子愿望而答应购买手机的。不管是自愿的也好,被迫的也罢,在给孩子购买手机之前,家长就应该跟孩子定下规矩。比如:上学期间,手机不能带去学校,需交给父母保管;放学以后,作业完成的情况下,每天可以完半个小时;周末时间充裕,可以玩一个小时;晚上睡觉时间到了,手机需要上交给父母,等到次日放学完成作业后再自取……(2)严格管控手机的使用时间,不可放纵不管。规矩既然定下了,那一定是用来执行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能因为孩子的胡搅蛮缠、无理取闹就一味地妥协。在手机使用时间上的严格管控,家长也可以采用奖惩的方式,激励孩子约束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比如,一周时间下来,孩子坚持得很好,父母可以周末抽空,陪孩子吃去大吃一餐,或者去游乐园玩一玩。而如果孩子一周下来,有几次都表现欠佳,那么作为父母就一定要让孩子接受适当的惩罚。比如,如果有不遵规守纪的情况,就停止一天的手机发放时间,让孩子知道父母是有原则,是有底线的,容不得自己胡作非为。(3)不要把延长手机玩耍时间,当做对孩子的奖励。“儿子,你去帮我把碗洗了,我等会让你多玩半个小时手机。”“女儿,你帮我把沙发收拾干净,我等会儿让你多玩半个小时手机。”“孩子,你帮爸爸热一下冷饭,周末我让你玩半天手机……”很多家长,错误的把延长手机使用时间,当做激励孩子劳动的妙招。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其实就是在慢性地致使孩子手机上瘾。奖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可以给予口头赞扬,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甚至可以用零花钱奖励孩子,但绝对不能开了延长手机玩耍时间的先例。(4)做好榜样,教会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在一个家庭里,孩子对于父母最大的不满,不是父母限制了自己的手机玩耍时间,而是父母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专治行为。一边,父母严格管控孩子的手机玩耍时间,另一边,父母自己又随时手机不离身,上厕所、吃饭、过马路、睡觉……时时刻刻都手机傍身,听见“嘟”的一声,就立马冲上前查看讯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如果父母都是手机的奴隶,又如何给孩子做好榜样呢?(5)用正能量的方式,引导孩子知道除了游戏,手机还有很多其他用途。手机可以用来查阅资料,手机可以帮助自己把不会的英语单词进行标准发音,手机可以用于放学回家后方便我们向老师请教问题……引导孩子合理的支配手机,合理的运用手机的各种功能,而不是只抓着游戏去堕落。(6)在沟通方式上面,注意方法方法。很多视游戏如生命般宝贵的孩子,他们对手机的忠诚度远远超过家长的想象。在和这部分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硬碰硬。首先,我们可以态度温和的提醒孩子,距离手机玩耍时间结束还有多长时间,也好让孩子心中有底。其次,面对孩子对手机的无限痴狂,家长不要用摔手机、打孩子等极端方式处理问题。最后,孩子有迷恋手机的行为,其实就是心理因素在支配行动,所以沟通就显得极为重要。——————孩子玩手机不是病,一旦上瘾真的让父母崩溃得要命。曦曦妈希望以上六点,所有的父母都能够做好。您还有更好的补充吗?欢迎说出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学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