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减弱器 >> 减弱器发展 >> 湖南某耳机厂商,把上世纪热销的平头耳塞卖
凯声自年钛铃阴阳师(平头塞)拿到中国国际耳机展优秀Hi-Fi音频(中端耳塞)金奖后,就罕有新闻了,偶尔思念,会逛逛看他们淘宝店,见入门级小黑铃(元)、旗舰钛铃PLUS(元)和次旗舰钛铃阴阳师(元)仍热卖,我还挺欣慰的,毕竟这几款都入选过音声指南专栏的强推荐,另外,我也很佩服凯老板的抗压能力,创业初期的种种憋屈和质疑如今基本都已被其击碎。
凯声今年推出了DB1(9元)和DB1E(元)两款平头塞,此处DB(db)似乎源自于耳塞的外观。
两款耳塞外观基本相同,但内部设计、外部材料和附赠线材种类还是有档次和性能上的差异,此外像灵敏度、阻抗等数据也有不同。
关于声音,官方表示更贵的DB1(9元)在密度、声场、信息量和两端延伸上,比DB1E(元)好。
通过厂商描述可知,DB1的技术含量和材料使用都远非常规耳塞所能有,而这也让它的售价变得不太亲民。
记忆中,其外壳用的是全钛合金,经日本STAR5轴机床精雕。线身上的五金件均采用不锈钢,并手工抛光。此外,还采用了新研发的模块化有线系统,不仅可轻松接插拔,实现单端和平衡模式聆听,还能随心切换饶耳或直插。
比较特别的是,这次的线身外皮为德制TPU,质感和色泽都很独特。我是头次见。
DB1的THD<0.1%
1kHz/dB,很厉害。简单听了下,感觉DB1的声音很干净,也挺饱满,无恶声。
关于声音,后面再细聊下,顺便会对比凯声另两款高端平头塞,蓝精铃和钛铃PLUS。
纸质包装盒。从外部看,档次感不算很高。但探入内部后,感觉陈列还是非常精致的,同时也有高级感。
内部。
内部主要物件如上。
收纳袋有些随意,虽说做工和质量都不错,但考虑到DB1的售价……
DB1的整体设计和工艺都很好,但细节还是有点瑕疵,像我这个(右侧耳塞)母座内的俩接口就没有完全平齐,好在偏移轻微,不影响插拔和线材连接部位的美观。
也是好久没见到CD纹了,这次DB1的背板纹理着实惊到了我,因为即便微距镜头下的这照片再放大N倍,也仍难一眼察觉。
超细腻的纹理让DB1的背板反光更为柔美动人,同时也凸显了价值感。
柱状体部分是磨砂的,更利于佩戴时调整。
紧邻面盖的三个泄压孔在提升音质的同时,也会减弱耳塞的被动降噪,不过,在绕耳佩戴(通过附赠的分线)时,利用海绵套的封盖和入耳的特殊角度,此时的DB1隔音却会有一定的好转。
这地方虽说看着挺密集,但不得不说,精抛细磨后的钛合金质感是真的好啊!
DB1的线材连接和腔体上的细节设计都挺讲究的,即便手柄的塑料材质看着也不普通。
耳塞设计了几处倒角,边缘部位貌似锐利,但实际指腹触碰时,却无割手感。
整个腔体尺寸控制得当,在海绵套的覆盖下,稳定性也变得很好,而且可以久戴无胀痛感。
存在听诊器效应,特别是在小音量听歌时会感觉明显,但总体来看,对比一些听诊器效应真正明显的耳塞(如铁三角CKR9)还算不错的。
凯声DB1的“模块化有线系统”可能是借鉴了森海IE耳机线的拆分方式,即将整条线从分线器处断开,如此一来,更换4.4mm或2.5mm插头就变成了更换携带这类插头的“主线”,而“分线”部分(顶端)则被设计成了直插和耳挂这两种接头形式。
这种模块化设计兼顾了发烧音质和不同场景下的佩戴所需,实用且巧妙,令人赞赏。
我个人是很希望凯声能基于此,再推出一条MMCX插头的分线,并做成零售版线材组合包,这样一来,相信会满足更多发烧友。
主线、分线的断开处。
插入倒是不难,但拔下来有时会挺容易,有时需要用些力气。整体来看,稳定性还是可靠的。
DB1这些银色接插件都是手工打磨的不锈钢,肉眼看去,质感还是很强的。
凯声DB1的声音表现:
官方设定的声音特点(基于中空海绵套)是“润泽、厚实、通透”。实际感知也确实如此,但具体有多通透,多润泽,多厚实,其实还可以再细说下。
有线耳机的声音跟前端息息相关,它们能发出怎样的声音,通常也是基于一套系统。如果系统中某一环节有较大变化,抑或不够给力,怪异,个性,那最终耳塞的听感也会有所异样。
DB1的前端,我用了山灵M7(近元)、UP4(多元)、UA5(0元)、IBASSODC05和DC04(4.4口)。
这里面,山灵M7(4.4口)下的DB1最为惊艳,素质也会展现的淋漓尽致。
具体表现为场景宏大,气势惊人,有令人非常满足的“厚实感”,同时还很耐听。此时DB1在听感上,也是真正符合厂商对其音色设定的。
而切换到其他前端或单端口时,DB1的厚实度和声场就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有时会觉得不太“厚实”,有时会感觉“声场还不够大”,所以,拥有理想声音的DB1最好是建立在优质HIFI播放设备的基础上,当然,若你的心理预期不特别高(特发烧),那DB1也仍能让你满足。
所以,是选择“小家碧玉”,还是“大家闺秀”,到头来还是基于整个系统。
下面通过对比凯声自家另两款耳塞,谈下DB1,这样会认识的更加全面。
对比参考:蓝精铃(元)和钛铃PLUS(元)
三者对比,蓝精铃低音下潜深度最好,甚至好于这次新品DB1;钛铃PLUS背景最黑,细节拉开的最明显,真正展现出了平头塞这类产品的超级水平,有HI-END感觉。
DB1很注重均衡,这里说的均衡包含多个层面,并不只是各频段之间。DB1中频到中高频在位置感和能量会比蓝精灵更突出,所以,但凡你听到的都是光明正大的展现,直抒胸臆的豪迈。另外,它比蓝精铃有着更强悍的清晰度,更饱满一些的声音形态,以及更为出彩的横向声场。
韵味:蓝精铃流行味道可能会更好,而DB1通常给我感觉是更HIFI,杂食性更高,相对更中正,也略微中性一些。另外,DB1润泽度较好,但具体能多润泽也得看前端。
亮度:DB1是这三个耳机中最强的,它的通透带着光彩,会令人联想到“水晶”,而蓝精铃会稍暗点,最通透的钛铃PLUS会再暗一点点。(通透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明亮,暗色调也可以通透得很)
低频量感:DB1已经可以和一些低音不错的入耳式耳机媲美,它的量感与宽广声场的叠加,让整个声音变得异常大气和宽松,沉浸感绝佳。不过,它的低音在下潜深度和厚实度上,比起某些强化低音的耳塞,还是欠些火候,而这也跟DB1调音倾向有关,即注重全频的清晰与各频段声音形态的均衡。
中高频器乐分离:由于钛铃PLUS这种解析怪物的存在,DB1的中高频分离度会显得不太过瘾。当然,我并不是说DB1这部分不强,毕竟它也能很好的展现出不同乐器的基本质感、很好的亮度和不俗的延伸,怪只能怪凯声旗舰太彪悍,它的“定位感”相当明确,从境界上来说,算是一览众山小。
综上,凯声DB1在1到元间,从材料品质到设计感,再从声音的硬素质(参数指标和音响性)到听感,完成度高,和以往一样,是有“经典”感的平头塞。如若未来还有国际耳机展,保不齐它还会再拿一个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