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减弱器 >> 减弱器发展 >> 明史明朝为何会出现宦官当权的局面
在中国的历史上,秦、两汉、唐在朝代的末期都出现了宦官专权的现象。最著名的便是汉朝末期的十常侍之乱,导致四百年的汉朝走向衰弱。
明朝宦官与别的朝代不一样,在明朝的中期开始,宦官便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大明王朝宦官拥有权臣一样的影响力。明朝一共设立了24个太监部门,最重要的两个部门是司礼监和御马监,这两个部门在明朝非常有权势,其中司礼监,是人才辈出的地方。
同时,司礼监和御马监也是明朝皇帝最为重视的两个部门,明朝受到重用的宦官也基本从这两个部门出来。
明朝宦官为何能够把持朝政?
一、宦官权利无法世袭
历史上许多朝代的灭亡,根源于自身体制内部的腐败,导致朝臣掌权,架空皇帝的权利。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极度小心地控制着大臣手中的权利。
为此,他不惜将权力下放于身边的宦官,因为宦官不会像权臣一样在死后将权力传承给下一代,不管宦官生前掌握着多么庞大的权利,死后他们的所有权利都会归还给皇帝。
二、宦官为明成祖成功兵变立下大功
宦官之所以在明朝有如此大的权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和明成祖朱棣有着很大的关系,朱棣打着“清君侧”反叛时,宦官给了他很大支持,作为家奴的太监,他们和朱棣一同南下打江山,出生入死,如同手足。
所以,朱棣做了皇帝以后给了作为自己家奴的宦官很高的地位,无论是下西洋行队的主官郑和,还是副官王景洪,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宦官,他们都被朱棣委以重任,是朱棣的心腹。
朱棣在位期间,还专门设立东厂,由宦官掌权,专门负责监视朝廷百官。同时,宦官还掌握物资采办、地方征税、监督军队等许多权利,甚至还可以担负镇守疆土的重任,宦官手中的权力慢慢的扩大。
三、宦官可以减轻皇帝负担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帝的权力,废除了宰相,皇帝直接统管六部,但是这无形中给皇帝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皇帝每天都会有看不完的奏章。
明朝的皇帝并非都像朱元璋那样勤奋,为了减轻压力,皇帝就会将一部分的奏章交给宦官进行阅览。
因此,明宣宗在位时,打破了宦官不能读书写字的传统,专门开办了一个为太监服务的学习机构,令大学士负责教其任务。
宦官有了文化就可以和皇帝一起看奏章,有些秘密的决定可以和宦官商议,因为在明朝皇帝眼里,朝廷的文官大多靠不住,毕竟不在一个屋檐下,而且这些文官可都是精英,在一定程度上还很有可能和皇帝作对,所以,宦官就成了皇帝最为青睐的人。
四、宦官是皇权的异化
宦官与权臣最大的区别在于,宦官的权利是皇帝赋予的,即使他们拥有再大的权力,若是失去皇帝的信任和支持,手中的权力也会随之而去。
宦官被皇帝用作打压朝臣的政治工具,和朝中不少大臣结下私怨,他们一旦失去皇帝的支持,宦官就会遭到所有大臣的轮番攻击。正因如此,宦官才更要加倍讨好皇帝,并且有许多得势的宦官,大多都是趁着皇帝年幼,不明事理,借着对方的宠幸,从而把持朝政。
五、宦官与后宫勾结
明朝的宦官由于在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大多数宦官都是文化人,他们对自身的处境有明确的认知,他们明白皇帝是自己最大的靠山,但要稳固自己的位置还需要拉拢皇帝身边亲近的人,而朝中的大臣就一直看不起宦官,自然不能作为结伙的对象,那么离皇帝最近的后宫妃子就成了他们结伙的最好人选。
因为,后宫妃子同宦官一样与皇帝接触最多的一类人,与宦官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权利都是来自于皇帝,又都能够对皇帝产生很大影响,都希望借助对方的力量稳固自己的地位。
如此一来,双方合作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比如明宪宗时期,万贵妃与宦官勾结祸乱宫廷,挥霍国库,后明宪宗得知此事之后,亲自去国库视察,发现确切属实,但是由于明宪宗过于宠爱万贵妃,因此不追究此事,没有进行惩戒,在这这之后也使得宦官们的行事作风就更加的肆无忌惮了。
总的来说,明朝出现宦官弄权的现象,归根结底而是皇帝对其的信任和放纵。
一是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使得皇帝的工作量变大,宦官又离皇帝比较近,因此可以为皇帝检阅奏章,逐渐的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二是因为宦官的权利无法世袭,不同于朝中的权臣,他们的权力终究还是皇帝赋予的,最后还是会被皇帝收回;
三是宦官是打压权臣的利器,皇帝利用宦官可以时刻监视朝中的文武百官,避免他们出现出现反叛,颠覆政权;
四是宦官借皇帝对后宫妃子的宠爱结成同党,维护自身利益掌控的朝中权利。
因此,以上这些因素加起来就使得宦官势力在明朝中后期崛起,导致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这也正是明朝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