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弱器

医用敷料行业深度研究医疗器械护肤新秀,需

发布时间:2022/9/10 21:54:39   
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m.39.net/pf/a_4791307.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洪涛、嵇文欣)

一、轻医美时代,医用敷料应运而生、高速发展

(一)抑菌保湿能力优秀,皮肤创面修复理想材料

医用敷料是用来盖覆受损皮肤创面的医用材料。皮肤作为最大的器官,可保护人体免受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体微生物的侵袭,并具有保温保湿、免疫、传感等功能。医用敷料根据湿润愈合理念研制,能保持皮肤创口创面湿润,起保护作用并促进愈合,具有防止痂皮形成,不粘连新生肉芽组织,更换无痛;有利于纤维蛋白及坏死组织的溶解,减少更换次数;创造低氧环境,促进毛细血管生成,促进多种生长因子释放并发挥活性;具有缓解创面疼痛,减少瘢痕形成等优点。

目前被研究或应用的医用敷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生物种类、人造合成类、新型功能复合类。生物种类敷料指皮肤类似物,包括动物胶原蛋白、植被根茎等,能够满足敷料的基本要求,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大部分存在易二次感染,易黏连伤口和止血效果不佳等不足。人造合成类敷料根据实际要求合理选择高分子原料,可有效减弱患者的伤痛并补给营养成分,提高伤口舒适度。新型功能复合类则具备包括抗菌活性、载药控释、响应告知、智能监控调节等特征。

(二)广宣传推动需求爆发,严监管促进规范发展

巨子生物、创尔生物推出医用敷料产品,开启国内敷料发展历程。水光针、肉毒素等项目的兴起,让“轻医美”概念渐入人心。年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推出II类医用敷料产品,年创尔生物推出全国首款无菌III类胶原贴敷料。由于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产品,舒缓修复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契合消费者皮肤护理需求,新型医用敷料获得越来越多医疗机构和消费者的青睐。年至年,中国皮肤护理产品行业市场规模由亿元增长至亿元,CAGR为15.2%;其中敷料贴类产品年市场规模仅67亿元,其后以40.2%的CAGR在年增加至亿元,增速显著高于行业整体。

小红书笔记、网红直播和明星带货让医用敷料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年,一篇“医美面膜测评”的种草笔记在小红书上留言近千条,点赞过万。该笔记覆盖了敷尔佳、芙清、可丽金、博乐达、活玉、绽颜、可复美等超过20个品牌的近30款产品,详细描述了每款产品的肤感、功效、价格、适用肤质等。“医美面膜”迅速登上小红书的话题榜,并掀起了一股“医美面膜评测”的热潮。年中旬,网红直播和明星带货让多家面膜品牌走进大众视野。创尔美医用敷料通过李佳琦推荐等频频进入网红直播间,迅速收割粉丝;敷尔佳则联手明星综艺IP,通过赞助蔡康永、小S的《花花万物第二季》节目贴近年轻人的消费语境。

药监局明令禁止“械字号面膜”,医用敷料行业规范发展。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年行业鱼龙混杂,很多企业利用消费者偏爱审批更严格的医疗器械产品,以“械字号面膜”的名义对化妆品进行宣传推广。年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费陷阱》,明确指出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妆字号面膜”不能宣称“医学护肤品”。商家将医疗器械宣称为化妆品属于违法行为。年12月31日国家药监局组织修订发布了《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该目录自年1月1日起施行。新《一类目录》不包括体外诊断试剂和组合包类产品,产品不能含有中药、化学药物、生物制品、消毒和抗菌成分、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等成分,进一步规范相关产品备案。

药监部门对“医美面膜”、“械字号面膜”的集中整治清理行动成效显著。目前,在淘宝等电商平台搜索“械字号面膜”,页面均显示“没有找到相关宝贝”。在一些畅销医用敷料的产品描述中也注明了“非面膜”等提示性字眼,涉及“美白”“祛痘”等虚假宣传行为也得到有效遏制。消费者对个人护理的重视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共同促进了医用敷料行业的快速发展。按照概念、产品形式和监管体系,医用敷料属于贴片类专业皮肤护理产品中敷料贴类产品。中国功效性护肤品市场规模(按零售额口径)从年的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CAGR为23.4%,预计年将达到亿元,-年CAGR将达到38.8%。中国医用敷料市场规模从年的6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年的亿元,-年CAGR约为40%,相较全球医用敷料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预计未来将以23.1%的CAGR进一步增长至年的亿元。

(三)上游稳健增长,品牌方马太效应初显

中国医用敷料行业可以按原材料供应和生产、销售拆解为上中下游行业。上游原材料供给方面主要包括纺织企业、化工企业以及包装材料企业,如供应非织造布的广州逸高、供应水杨酸的广州众一溯源、供应铝箔袋的东莞盈彩等企业;中游医用敷料品牌商和生产商方面,胶原蛋白的代表企业包括创尔生物、巨子生物、锦波生物,透明质酸的代表企业包括敷尔佳、华熙生物、奥美医疗等企业;下游主要通过直销和代销进行销售,直销渠道主要为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代销渠道主要通过医药流通企业将产品销售至药店、医院、美容院、医美整形机构、美妆集合店等。

1.上游:纺织业产量占优,化工业需求驱动

中国纺织业发达,产业链完整且产能丰富。国内市场贴片类产品膜布常见材质有蚕丝、无纺布、植物纤维等,由于材质不同,膜布在吸收性、亲肤性、透气性及环保程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特点。中国纺织业在生产医用敷料所需的无纺布于制造环节拥有优势,年中国无纺布产量达万吨,-CAGR约为37.4%。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消费者对膜布质地及功效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驱动上游产业的不断更新。

医用敷料行业上游的化工产品主要包括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受益于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化工行业快速增长,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1)胶原蛋白:年中国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为亿元,-年CAGR为31.3%,预计年将达到亿元,其中重组胶原蛋白增速迅猛,-年CAGR高达63%,市场规模从年的15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预计未来将以CAGR42.4%进一步增长至年的3亿元,重组胶原蛋白在整个胶原蛋白市场中的渗透率预计将由年的15.9%提升至年的62.3%,预计将于年实现对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市场规模的反超。

(2)透明质酸: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中销量前四名均为中国企业,其中华熙生物销量占比43%。颜值经济催化下,我国透明质酸市场规模增速较快,-年期间透明质酸原料市场销量从吨增长至吨,预计-年将以15.9%的复合增速提升至亿吨。同时,我国透明质酸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年我国透明质酸行业市场份额排名前四的企业分别为华熙生物、鲁商发展、阜丰生物、安华生物,CR4高达89.5%。

2.中下游:头部高度集中,线上直销占据主流

医用敷料行业的中下游包括医用敷料的品牌商、生产商,以及医药流通行业和电商平台。根据巨子生物招股说明书,敷尔佳(10.1%)、巨子生物(9.0%)、创尔生物(2.6%)占据了中国贴片类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的主要市场份额。

医用敷料生产商和品牌商主要通过线上及线下两种渠道对产品进行销售,线上直销在营业收入中占主要部分。线上渠道主要是天猫等电商平台的旗舰店,而线下渠道主要是医药流通企业将产品销售至药店、医院、美容院、医美整形机构、美妆集合店。根据创尔生物招股说明书,年1月-6月其医疗器械类产品收入中直销占比57.58%,医院等终端占比2.89%,直销给终端消费者占比54.69%。线下直销占比较小主要因为医药流通行业销售存在市场结构分散、竞争激烈的问题。医药流通企业数量庞大,小型县市级企业占多数,国家近年来颁布多项政策,规范医药流通企业秩序,提升行业集中度,对医用敷料的产品线下销售产生有利影响。国务院在年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整顿药品流通秩序,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形成以大型流通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为辅的城乡药品流通网络。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如国药、上药、华润等加快收购小型区域企业,以形成更好的覆盖全国的经销网络。在国家对医药流通行业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政策有利于大型流通企业发展,大型医用敷料企业与之合作,可以将销售范围快速覆盖全国市场,提升中间流通效益。

二、颜值经济推动需求增长,产品渠道演进加速渗透

(一)需求端:颜值经济、敏感肌、功效护肤共驱新浪潮

医用敷料可分为贴片式医用敷料和非贴片式医用敷料两大类,其中贴片式医用敷料是主流,更加适用于皮肤修复。贴片式医用皮肤修复敷料的用户可分为三类:(1)接受轻医美手术后急需皮肤修复的消费人群;(2)具有痤疮、皮炎等敏感性皮肤问题多发的患者;(3)追求高效功能性护肤的普通消费者。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医美行业的发展,医美术后修复和追求功能性护肤人群逐渐成为我国贴片式医用敷料市场成长的新生推动力量。

1.颜值经济崛起,医美术后创面修复需求增长

颜值经济的崛起推动医美行业进一步发展。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在年达到亿元,-CAGR约为16.2%,未来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医美市场。年中国医美相关企业的新注册量同比上涨27.18%,轻医美市场用户规模同比增长20.59%。据前瞻研究院数据,年我国医美市场渗透率接近4%,日本、美国、韩国的医美市场渗透率分别为11.1%、16.8%和21%,尽管我国医美行业发展迅速,但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医美行业的发展带动医用敷料需求持续增长。医美手术后皮肤屏障处于受损状态,此时皮肤镇定与创面愈合要求湿性无菌环境,并且不含刺激性物质,普通面膜达不到无菌的级别,因此医用敷料成为消费者医美术后修复的首选。叠加轻医美手术风险低、起效快、单次项目价格低,消费者复购率较高,未来医用敷料需求将随医美行业的发展不断增长。

2.敏感性皮肤问题多发,治疗需求人数庞大

我国是世界上敏感肌皮肤问题人数最多的国家,治疗需求市场庞大。敏感性皮肤在亚洲女性中发生率40%-55.98%,其中中国女性中的发生率为36.1%,也就是说每3个中国女性中可能有1人为敏感肌,我国约有2.5亿女性为敏感肌,这一数字已经超过英法德三国人口总和。导致敏感肌问题发生的有遗传、年龄、性别和激素水平等内在原因,也有季节变化、污染加重和使用刺激性药物等外在因素。

(1)不规律作息导致敏感肌的发生已成常态。伴随着社会压力增长、娱乐方式多元化和个体意识的觉醒,熬夜晚睡已成为当代年轻女性的生活习惯之一。我国约47%的年轻女性(22-30岁)睡觉时间在零点以后。在这些熬夜族中,四大典型人群(工作狂、充电党、夜蒲族及辣妈们)(夜蒲族指外出游玩而熬夜的人群)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熬夜会对精神情绪、身体机能及皮肤状态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尤其会使皮肤产生干燥、粗糙、暗沉等问题,导致敏感性肌肤问题的发生,因此具有迫切的护肤需求。

(2)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客观上导致敏感肌问题多发。尽管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但仍远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年全国范围内有46天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及以下,空气中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54微克/立方米,这类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和其他杂质会导致皮肤的代谢循环受到影响,会使黑头、毛孔粗大、角质堆积、肌肤起皮的问题更加明显。

(3)“口罩时代”的到来使得原本不佳的皮肤状态雪上加霜。疫情深刻地改变了消费者行为习惯,佩戴口罩出门成为常态。超六成消费者表示戴口罩后出现了皮肤过敏、致痘、毛孔粗大等症状,相较于男性,女性受“口罩脸”困扰的人群比例高出了12%,达到近七成。在长时间佩戴口罩形成的潮湿环境下,皮肤长期接触水分和汗液,屏障功能受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引发免疫炎症反应,导致敏感性皮肤问题多发。

普通护肤品无法满足敏感肌群体需求,医用敷料或成为最优选择。22-30岁熬夜后出现皮肤问题的女性会采取不同的自救措施,包括食疗、运动、调整作息及使用护肤品等。在护肤品的使用方面,28.4%年轻女性熬夜族认为,她们正在使用的护肤品不能满足熬夜后的护肤需求,其主要问题是护肤品的效果不够显著;对比之下,81%的女性认为美容机构的专业护肤能够满足自身需求。因此,从护肤品的功效及使用场景上来说,有针对性、快速高效的护肤品是年轻女性皮肤修复保养的最佳选择,医用敷料能够满足这一消费需求。(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理性护肤热度持续升温,产品功效性需求不断增加

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者购买力提升。从全球宏观经济水平与医美市场发展史来看,我们认为宏观经济水平的发展会促进医美市场规模增长,医美消费受收入水平变动较为敏感。-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万元稳步增长至3.5万元,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同期人均消费支出从1.3万元上涨至2.4万元,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其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从年的6.9%上涨至年的8.8%,说明我国居民医保意识和需求提升。医疗美容服务在我国属于消费医疗服务,但费用不纳入医保,所以居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改善将使得消费支出流入医美行业,并使得消费者有能力在基础护肤习惯已经基本确立的基础上追求更多样的护肤功效,承担更贵的功效型护肤品。

消费者被教育程度加深,产品功效性需求增加,“成分党”应运而生。90后95后逐步成为消费主力,这一代人的教育水平较高,有更多获取、接收信息的渠道,对护肤成分的认知度更高,面对琳琅满目的护肤品,他们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4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