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弱器

提振消费政策专题研究新消费模式开启中国新

发布时间:2022/9/17 18:43:18   
中科公益抗白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如需报告请登录。

疫情之后,促进内需成为消费行业主基调

疫情对于短期经济有明显影响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将对短期内,尤其是今年一季度整体经济表现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消费行业受到明显冲击,其中院线、餐饮旅游、线下百货及购物中心等行业影响相对严重。

以年的非典疫情为例,非典对于当年二季度经济增长造成了明显压力,年各季度以不变价计算的GDP同比增速分别为11.1%、9.1%、10%、10%,二季度增速相较于一季度环比下降2pct。另一方面,非典同样对社会消费造成短期负面影响,年5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增速为4.3%,较4月回落3.4pct。在生产供给端方面,受非典影响,部分企业出现停工停产现象。

本次新冠疫情传播速度广,防疫难度大,不仅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导致了大面积停工并抑制出行,目前海外疫情也逐渐严重,对我国的内外需均造成较大的冲击。同时我国的经济结构也较非典时期发生改变,受疫情冲击最大的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上升,从年的40.81%上升至年的52.99%。预计本次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及消费行业影响或将超过非典疫情。

海外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外需拉动或将减弱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海外多国传播,据丁香园的数据,截至3月15日8时,海外累计确诊例,现存确诊例,新冠疫情将给年各国的经济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在海外经济本身就存在增长压力,国际格局多变的情况下,预计年外需对我国经济的拉动或将减弱。

投资仍有广阔空间,将与消费更紧密结合

自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固定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马车以及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的重要方法。中国人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从年的.71元不断上升至年的.46元,基建投资额占GDP比重也从年的9.97%增长至年的20.8%。虽然中国目前基础设施完善程度较高,但是未来投资新增空间仍然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内下一步将要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包括一些短板领域的投资,推进产业升级的投资,以补齐公共服务领域,应急体系等等的短板。在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促进消费文件中也提到,要加强消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我们预计投资将会更紧密地与消费新方向结合,更有利于支撑消费行业的持续发展。

促进内需,提振消费政策不断推出

为稳定经济增长,各级政府不断推出促进内需、提振消费的意见和政策:

2月12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扩大实物商品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

2月18日,商务部也提出“要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创新经营服务模式,加快步行街改造提升,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发展便利店和菜市场”。

2月2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3月4日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再次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

3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下文称《实施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加快消费升级的趋势、发挥消费在经济中基础性作用的政策实施意见。

我们认为,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将推动消费的增质扩容,持续助力居民消费需求的快速回升,规范消费市场的运转,树立民族消费品牌,鼓励新兴消费模式继续发展,提振内需,维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继国家层面的政策和意见陆续出台后,地方政府或将不断推出各自的提振消费政策。例如3月13日,南京市政府决定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超3亿元消费券;宁波市政府将联合企业推出1亿元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

我们认为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意义重大,此文件对提振内需,促进消费提出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将为疫情后经济企稳复苏,消费行业发展投资奠定主基调。文件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稳定民生,刺激居民收入增长,尤其帮助贫困人群;2)把居民消费尽量留在国内,并吸引海外消费者;3)积极推进商业生态建设和消费基础设施建设;4)鼓励支持国货发展,打造民族品牌;5)深挖下沉消费市场,支持乡村经济发展;6)鼓励新零售业态发展,支持“科技+消费”探索,推动电商线上线下融合。

投资建议

必选消费:

家家悦:胶东地区生鲜龙头,供应链优势显著,山东省内扩张空间大,预计疫情及CPI上涨有利于推动公司同店高增长,一季报有望超预期。

永辉超市:生鲜超市龙头,全国渠道扩张顺利,预计疫情及CPI上涨有利于线下门店及到家业务快速增长,一季报业绩有望超预期。

红旗连锁:西南区域便利店龙头,社区超市业态符合行业发展趋势,预计疫情及CPI上涨有利于推动公司同店高增长,一季报有望超预期。

中炬高新:产能逐步释放,年业绩有望同比加速,疫情影响有望在下半年弥补,公司管理担忧逐步消解。

可选消费:

贵州茅台:受益基建需求有望拉动,终端经历去库存,批价依然稳定,一季度开门红可期。

五粮液:基建拉动需求有望提升,公司渠道改革效果显著,渠道扁平后库存更加稳定,年业绩目标不变。

美的集团:短期虽有疫情影响,公司家电业务维持领先增速及稳定格局,股票回购及高分红利于稳定市场情绪,继续看好公司长期投资价值。

格力电器:公司主动调整空调策略,且空调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叠加渠道护城河,新国标年实施有望迎来份额提升。

海尔智家:对外全球化发展领先,对内继续改善公司治理,有望提升收入规模及盈利能力。

老板电器:地产后周期影响偏正面,公司工程渠道收入或保持高增长。

华帝股份:工程渠道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期,热水器业务行业领先。

九阳股份:三大主营产品齐头并进,产品创新及渠道品牌升级效果显现,盈利能力有望继续稳步提升。

新宝股份:内销品牌继续迎来质变,出口替代性小、增速稳健。

苏宁易购:线下家电业务有望企稳回升,家乐福整合积极推进,全渠道融合提速,供应链协同优势显著。

周大生:国内黄金珠宝龙头,渠道快速下沉开店,经销商盈利能力强,目前估值已充分反映疫情冲击,疫情后销售及业绩有望快速反弹。

天创时尚:女鞋主业有望调整复苏,数字营销业务高增长,北高峰入股有望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

广州酒家:中华老字号品牌,产能扩张驱动成长。

宋城演艺:迎来新项目密集开业期,演艺谷模式打开新空间。

中国国旅:免税龙头地位强悍,最大程度享政策红利。

三七互娱:作为行业龙头,移动游戏业务保持高速增长。据年业绩快报,一季度手游业务流水预计同增25%-30%,回调后估值较低。

完美世界:研发实力雄厚,产品线丰富;影视业务风险已释放;一季度业绩有望受益宅经济大幅提升,公司作为精品游戏研发商在云游戏时代有望迎来估值和业绩双提升。

万达电影:股价已反映疫情冲击,作为院线行业龙头,抗风险能力较强,未来也有望受益于疫情后的行业整合带来的市占率提升;万达影视出品的《唐人街探案3》若确定上映时间,有望增厚业绩表现。

科锐国际:享灵活用工行业红利,内生外延提份额。

珀莱雅:明星爆品策略初见成效,平台化生态化体系奠发展根基。

丸美股份:中高端眼霜领导者,电商有望提速。

上海家化:多品牌全渠道百年国货,有望焕新。

壹网壹创:美妆代运营龙头,拓客户/扩品牌业绩有望高增。

零售:促进内需政策利好全行业,新零售模式加速发展

超市及便利店:刚需品种,保障民生

必选消费刚需属性强,受疫情影响较小

必选消费品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需求刚性,在经济下行期表现出更强的韧性和抗周期性。根据非典时期的数据,粮油食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等必选消费品类增速的下跌幅度小于整体的社零表现。

必选消费韧性和抗周期性强的属性依然适用于本次新冠疫情,受疫情的影响将小于可选消费,其中生鲜超市及社区便利店业态受冲击小于其他的零售渠道。

提振消费政策或推动业态消费升级

我们认为提振消费政策出台,将会对超市及便利店行业有以下影响:1)推动产品品类及品质升级;2)新零售业态发展提速。

1)产品品类及品质升级

超市及便利店业态中产品升级值得期待。根据发改委文件,稳就业、提收入、脱贫是重中之重,并且积极推动消费品质量提升和品质提升、引进海外优质产品,此外还推动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推动农业品牌化。我们判断以上措施有利于推动超市及便利店产品升级。一方面,以进口超市和精品超市为代表的中高端超市业态将会进一步兴起,诸如阿里推出的盒马鲜生、永辉推出的超级物种以及华润万家旗下的Ole’精品超市、天虹旗下的sp

ce等,在商品品类的采购上展现了明显高端化、品质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优质生鲜产品将会在更多终端渠道普及推广。

2)新零售业态发展提速

新零售、智慧零售、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将打开超市及便利店行业发展新方向。自年以来,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业态迅速发展,线上和线下消费场景紧密融合的趋势愈演愈烈,超市O2O到家、前置仓到家、社区超市等新业态的进化和演变层出不穷。疫情期间,线上线下融合业态价值彰显,生鲜到家服务高增长。

发改委促进消费《实施意见》指出,“支持商业转型升级,推动零售业转变和创新经营模式,着力压减物流等中间环节和经营成本,通过精准营销、协同管理提高规模效益,改善消费体验。”代表着O2O业态、前置仓、社区超市等新兴的便民性零售业态将会进一步受到政策的扶持,整体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百货及购物中心:疫情冲击明显,业态转型升级

线下可选消费代表,疫情短期冲击明显

百货和购物中心作为线下可选消费最为典型的零售渠道,将会受到疫情的较大冲击。在非典时期,服装鞋帽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消费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年5月的上述品类当月同比增速相比4月环比下降10.2/5.7/14.9pct,降幅明显高于总体社零表现(较4月环比下降3.4pct)。

在本次的新冠疫情之中,居民的日常出行被大幅限制,从而百货和购物中心的客流量将大幅缩减,商户的库存压力陡增,资金周转不灵;全国各地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纷纷缩短营业时间,甚至闭店防疫,而在疫情期间百货和购物中心的商户部分刚性开支仍需支付,整体承受较大的压力。

政策助力行业复苏,业态转型升级速度加快

我们认为在疫情期间以及在疫情消散之后的短期之内,百货及购物中心行业仅凭行业内生来恢复景气程度较为困难,政府陆续出台的包括减免税收和社保缴纳、提供临时性贷款等相关政策以及其他上下游利益相关方合作将有利于百货及购物中心走出困境。例如目前各商业地产开发商已经陆续出台了相关对商户进行减免租金和物业管理费的优惠政策,其中包括了万达、华润、银泰、富力等大型的商业地产商,来帮助商户、尤其是现金流紧张的中小商户走出困境。

同时,百货及购物中心行业也在积极加速新业态的布局,利用近年来建立的线上零售平台可以实行全渠道运营来对冲萎缩的线下需求。天虹、银泰、百联等线下龙头纷纷与腾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合作,构建自身的数字化和O2O运营体系,对于疫情下行业景气的恢复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一些百货和购物中心也开始尝试直播带货的零售形式,例如湖南商业龙头友阿商城就在线下停工期间通过线上平台“友阿购”来进行直播带货,“友阿购”已实现商品上架、商品展示、销售、支付、物流、结算、客服等一整套购物功能,并由友阿集团旗下就近门店负责发货和售后服务。

电子商务:深挖下沉市场,线上线下融合

疫情下线上业态价值彰显

疫情期间,无接触式的线上电商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居民首选的消费渠道,彰显了线上零售业态的价值。根据京东大数据,年春节除夕至初四下单金额同比增长约60%,其中居家类产品下单金额大幅增长,母婴类、家纺家居用品、食品饮料生鲜类分别同比增长%/%/%。我们预计天猫、拼多多等其他电商平台同样在疫情期间明显受益,消费者需求在线上平台集中释放,迎来了大量的订单增长。

新基建有望推动电商行业发展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之后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内容列入。疫情以来的中央会议多次提及新基建,欲将其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方法。新基建包括了七大领域,分别是“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我们认为5G、大数据中心以及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建设利好电商行业的长远发展,5G的商用化有机会催生出全新的零售业态和服务方式,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则能够深度挖掘每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做到精准商品推广和销售,引导消费者访问相关电商平台,增强流量的活跃程度和黏性。

电商巨头推动供应链更深布局

从疫情爆发至2月底,各地实行的交通管制和暂缓复工政策向电商行业的供应链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诸如农产品等品类由于道路封闭等原因导致货源大量堵塞在产地,商品无法正常流通;同时在配送方面也面临着缺乏人手、配送能力降低的局面。

因此我们认为在疫情之后,各电商巨头有望继续推动供应链的纵深发展和布局,而在本次疫情中的一些经验值得参考。根据人民网,阿里巴巴开展了“爱心助农活动”,通过淘宝直播、帮助农民开网店等方式来解决产品滞销问题;根据苏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5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