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减弱器 >> 减弱器前景 >> 期货日报聚烯烃贸易商ldquo逆
受近期地缘政治影响,原油价格涨幅较大,而下游能化品种跟涨不足,使得当前生产化工品的利润情况不佳,化工产业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国内疫情的多点散发更是加重了聚烯烃产业链的经营压力。作为产业链中对市场变化最为敏感的一环,聚烯烃贸易商选择在逆境中求生,以新的认知、新的思路,借助期货等衍生工具,蹚出一条通途。
压力重重,聚烯烃产业面临巨大挑战
“尽管近期检修装置有所增多,但高企的库存和较多的新增产能给聚烯烃市场带来了不小压力。需求端则无明显亮点,对相关产品价格难有提振,加之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影响到了货源流动和物流运输,很大程度上打压了聚烯烃市场的交投氛围。”隆众资讯PP资深分析师孙诚诚如是说。
孙诚诚表示,从当前市场来看,上游面临库存偏高问题而被迫减产,中游受疫情管控限制交易减弱,下游运输不畅导致成品库存挤压,物流运输不畅和下游订单受限带来的库存压力是当前聚烯烃市场的主要压力来源。
中基石化有限公司(简称中基石化)聚烯烃相关负责人赵鹏宇向期货日报记者坦言:“今年是聚烯烃行业上中下游都相对较为困难的一年,用‘寸步难行’来形容并不为过。”
“国外面临滞胀和加息周期,国内‘稳增长’任重道远,叠加近期地缘冲突和疫情,宏观形势较去年发生了巨大变化。”赵鹏宇说,从产业周期看,聚烯烃上游的扩能周期尚未结束,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部分边际产能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而下游部分行业也饱受近两年盲目扩张后产能过剩的困扰。
面对愈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传统的贸易模式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价格波动越来越剧烈,以前传统认知中的淡旺季经验渐渐失效,阶段性供需错配以及国际化定价使得贸易商用原来的经验主义判断行情越来越难。”嘉悦物产集团杭州中菁实业有限公司PVC事业部副总经理叶辰表示,随着市场逐渐成熟,贸易商通过信息不对称赚钱越来越难,计划外的变量信息传播也越来越快,市场正在朝着更为高效的方向迭代。另外,产能的投放等使得上游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整体利润被压缩,留给代理商的分销利润也越来越薄。
记者了解到,目前对聚烯烃市场而言,原材料价格上行压力,以及行业集中度、议价能力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的成本转嫁。以塑料产业为例,塑料下游编织袋厂、无纺布厂、包装厂以及家电厂等均受波及程度较深。
“对于塑料加工企业而言,塑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容易导致其生产成本提高,侵蚀生产利润。在不能通过提高产品售价完全将风险转嫁给下游客户的情况下,塑料加工企业有必要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来规避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浙江明日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世萍说。
协同服务,用衍生品优化产业链经营
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传统的贸易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中间贸易商在产业链利润持续压缩的背景下,仍需要承接上下游客户风险管理的需求。
“相比上下游工厂,中游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更为直接,经营更为灵活,过去几年也开始尝试使用衍生工具优化、管理自身经营。”叶辰称,部分产业龙头企业利用自身规模效应深化产融结合,部分贸易商则被要求以“专业化”为定位,转型成产业服务商。
年年底,针对年后的订单,华南一家膜厂需要锁定一批聚丙烯原料,交货期在年3—4月。当时PP合约的价格自高点回落,绝对价格已经符合企业预期水平,但基差仍然偏强。
“为帮助客户优化采购成本,嘉悦物产采用‘基差点价+含权’的报价模式为该膜厂锁定了所需聚丙烯原料的价格,并根据客户订单模式,用可变数量的方式让客户以低于市场的基差完成点价操作。”叶辰告诉记者,该膜厂通过嘉悦物产采购的聚丙烯较年后连续采购的成本每吨降低近千元,有效规避了春节后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
与此同时,作为产业服务商的嘉悦物产也成功利用期现结合的方式,主动错开上游开单和下游销售的时间节点,在保障年后计划量顺畅执行的情况下部分对冲了开单亏损压力。
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变化较大,上下游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逐步提升。
“贸易商最直接的感受是上中下游的交易关系或者协作关系,会转变成一个‘社区商务’的关系。”邵世萍说,对贸易商而言,自身将从原先的一个传统交易商转变为一个需要综合能力的服务商,未来的服务方式也会进一步升级,其中离不开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保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较大的聚烯烃现货贸易商,中基石化一直在运用期货工具套期保值,尽量减少绝对价格风险,从而更好地服务产业客户。
据赵鹏宇介绍,一家参与过年“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的托盘企业,在年春节前接到大批远期交货订单,因担心原油价格持续上行带来的原料涨价风险,与中基石化合作,通过期货固定价点价的模式提前锁定了一批2—5月份的共聚PP原料。
考虑到这家企业所需的原料是PP中的低融共聚,属于非标品,中基石化采用“PP合约+固定基差”的模式卖出远期的原料给该企业。
“他们找合适的点位通知我们在期货上买入,然后我们确定成交价格。这样,他们就相当于提前锁定了远期原料成本。对我们而言,相当于提前锁定了非标品的销售基差,价格涨跌对我们的影响很小。”赵鹏宇表示,通过这种模式,该企业在年后同行普遍受到原料价格上涨侵蚀原有订单利润的情况下,有效规避了价格上行风险,并节约了一大笔囤货过年的费用。
逆境思变,企业风险管理需练就“硬本领”
近两年大宗商品价格的几轮波动也给聚烯烃市场带来了思考:面对市场波动,实体企业有没有必要进行套期保值,以及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套期保值。
“经历了这两年的市场行情,企业风险管理需求确实发生了变化。”邵世萍坦言,企业现在利用衍生工具普遍坚持为生产经营服务的初心,不再将其当作投资工具,“企业更 值得一提的是,聚烯烃行业对衍生品的认知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变得更加理性。“从之前的强调充分把握行情获取利润,到以套保为主平滑利润曲线。”邵世萍说。
作为聚烯烃行业的大宗商品综合服务商,四联创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四联化工)对现货、期货和期现等交易的风险管控有意识地加强和提升。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四联化工建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部,对各个维度的经营场景进行实时跟踪,防范风险出现和扩大。
“现货是服务产业的纽带,对于现货的单边价格波动、基差的波动,四联化工积极利用深耕产业多年的优势,运用期货及场内外期权等工具进行风险对冲,逐层降低风险敞口,实现公司经营、运营稳定。”四联化工相关负责人申艺表示,在不同的市场场景下,企业运用不同的风险对冲工具或模式来管理风险,同时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借助期货、期权等工具设计不同的服务产品,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
“近两年,大宗商品整体呈现波动加大的特征,自身供需基本面受情绪、政策面的扰动远远大于往年。”申艺表示,在此大环境下,实体企业对价格的风险管理要与时俱进,要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运用衍生工具的熟练程度。
在申艺看来,在产业思维较为趋同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摒弃惯性思维,需要有高于以往的研判能力。
“实体企业的强项是对现货市场的感知以及对供需基本面的把握。但近两年由于国际形势日趋复杂,行情的逻辑从供需驱动转变为政策、宏观驱动。”申艺坦言,实体企业对政策、宏观的理解没有先天优势,使其对行情的判断出现偏差,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风险的识别度不足。
申艺认为,实体企业要加大对宏观政策的理解程度,了解国家政策方向、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另外,企业面临的价格风险也具有多样性,期货对冲、敞口思维等也需要进一步升级。
在他看来,进一步引入期权、互换等衍生工具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风险对冲,是当前实体企业最主要的诉求。(期货日报韩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