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弱器

火焰喷射器到底有多残忍射程短安全性差,却

发布时间:2023/11/16 13:50:25   
白癜风网址 http://www.csjkc.com/

它是二战时期所有步兵的噩梦,一旦沾上从痛苦尖叫到烧焦致死,短的话要一分钟,长的话要十几分钟,任凭烈焰一寸寸灼勺肉体,所以自杀往往是最好的解脱。它不仅给敌方身体沉重的打击,更是一种心理战术。亲眼目睹的士兵再也忘不掉那烧焦的味道和一个个变形的焦尸。

它就是魔鬼武器火焰喷射器,对敌我双方都具有恐怖的杀伤力,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喷火兵个个都是万里挑一的勇士,而其伤亡率高达90%,即便现代化武器再先进,火焰喷射器依然未彻底淘汰。它到底有多恐怖?为什么喷火兵同样是九死一生?

火焰喷射器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二战和越战中应用最广泛,因其残酷的杀伤性备受争议,而它的创始人正是德国的机械工程师理查德菲德勒。年4月,费德勒申请了一项可控制的毁灭性火焰专利。这种装置是由一箱燃料和一个气体推进系统组成,接上一根喷枪传送支撑杆,按动开关,火焰就可以喷射到十米开外。

年,经德军改良后,喷射器最远可喷18米,可持续喷射两分钟。而第一批使用它的人并非步兵,是由48名专业消防员组成,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只喷火兵分队。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德军的火焰喷射器在战场上小试锋芒,它的出现成功击碎了敌方士兵的心理防线。次年2月,德军凭借火焰喷射器成功拔出了几个英军据点。

七月,在弗兰德斯突袭战中,铺天盖地的火龙直扑英军的战壕,英国士兵顿时陷入一片慌乱,仅一场战斗就损失了31名军官、名士兵。年在凡尔登战役中,火焰喷射器再次让法军吃尽了苦头,协约国这才意识到了火焰喷射器的威力,开始大力研发自己的喷射装置。

与此同时,世界第一辆坦克也随之问世,但前期坦克的性能并不完美,焖烧坦克的事件时有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火焰喷射器虽然威名远扬,但也暴露了不少缺点,因为燃料主要由石油、汽油混合而成,一遇强风或侧风,火焰的威力就会大大减弱,而且燃料箱容量有限,十到15米的射程只能支持六到七次喷射,30米的射程仅能喷射两三次,所以只适合喷火兵短时间作战。

而美国在二战中却把这款武器发挥到了极致,二战期间,各国火焰喷射器技术成熟,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苏德战场上随处可见大规模互喷的画面,火焰喷射器灵活机动,街头巷战、阵地争夺,火焰喷射器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同时为了避免对喷火兵的伤害,还将火焰喷射器装备到了坦克上,可身处烈焰焚烧的坦克中,那滋味更是痛苦不堪。

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升级了火焰喷射器,将液体燃料换成凝固汽油,不仅射程、机动性大大提升,杀伤力更是骇人听闻,仅一两秒,烈火就可以吞没一座碉堡。摄氏度的高温燃料,即便沾上一点都是三度烧伤,任凭拍打打滚都无济于事。美军共部署了4万多名火焰喷射兵对付日军,所以烈火焚身的滋味他们深有体会,即便不被烧死,也会因大面积缺氧窒息而亡,所以不少士兵选择了自杀。

可火焰喷射器是把双刃剑,既能让敌人闻风丧胆,也有可能玩火自焚。一只喷火小分队往往是把生死交到了战友手里,其中20人负责掩护突击,两名喷火兵负重前行。为了让火焰喷射器发挥最强战斗力,喷火兵背着沉重的设备,必须极大限度地靠近敌方战壕,也因此成了敌方狙击手重点照顾的对象。如果后方战友掩护不力,不仅会葬送了喷火兵的生命,一旦燃油罐爆炸,整个小队都难逃一死。

二战时期,美军喷火兵的伤亡率高达90%,远远高出了突击敢死队的阵亡率。而这些喷火兵大多不是死于重担,而是被燃油罐炸死。即便燃油罐有厚重的外壳,可高压罐体稍有变形就会引发爆炸。火焰喷射兵即便被捕也难逃一死。敌方对他们恨之入骨,往往是立即处以死刑。

所以,敢于担任喷火兵役制的,要么是有保尔柯察金的意志,要么就是极度缺乏想象力。在 中,我国利用缴获美军等M2火焰喷射器,组建了第一支喷火连队,但这一款装备性能有限,有效射程仅27米,最大射程50米,战场上士兵的生命同样得不到保障。

因此,我国在苏联LP50火焰喷射器的基础上,仿制了58式火焰喷射器。58式喷射汽油、喷火枪、输油管以及三个油瓶组成,为了避免成为狙击手的靶子,油瓶还刷上了保护色。与M2火焰喷射器相比,58式喷射器用火药燃气代替了氮气作为喷射动力,有效射程提高到了40米,最大射程可达90米,但整套装备重达22公斤,再加上单兵必备的装备,总负重超30公斤,这对喷火兵是极大的考验。

后来我国又研制了74式火焰喷射器两款武器在对越反击战中战功卓著。随着现代化高科技武器的进步,几乎各国陆军都淘汰了火焰喷射器。而我国配备的单兵火箭筒威力更强,装备全重仅五公斤左右,威力丝毫不亚于火焰喷射器,发射的火箭温压弹杀伤半径高达50米,最大射程超米,而且战士的生命安全还有所保障。虽说火焰喷射器慢慢走向消亡,但在反恐一线作战中仍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5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