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弱器

人口流动性减弱,农民工去哪儿了

发布时间:2023/6/20 23:04:10   

国家统计局一年一度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又发布了,《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有两个数据令人吃惊:一是年农民工总量为万人,仅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0.6%,这应该是创历史新低了;二是外出农民工中,进城农民工万人,比上年减少万人,下降1.5%。那么,农民工究竟去哪儿了呢?

农民老矣:以农民工进城为主线的城镇化已结束?

年之前,官方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不公布农民工进城数量的增减,应该都是增加的吧?年首次公布,进城数量即比上年减少万人,年则增加了万人,年又减少万人。

我猜想,农民工进城数量的增减是否与外需有关,年外需不足,导致出口增速回落,年欧美经济复苏,带动中国出口增速提升,年外部环境变化,加上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下降,使得外需再度走弱。由于公布的数据太少,无法做相关性分析,这只是猜测。

但从大趋势看,新增农民工数量的减少是必然的:首先,农业可转移人口数量的递减是人口规律,因为从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就开始下降了,这也会导致农村劳动力数量的减少。

第二,第一代农民工都老了,如果不能在城里落户,只好告老还乡。据统计,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2.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近五年呈逐年提高趋势。一般而言,外出农民工比本地农民工要年轻,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5.2岁,本地则接近45岁。

第三,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就业人口从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从低端转向高端,在这一过程中,年纪大且缺乏技术专长的农民工的就业难度增加,也不得不离开东部制造业相对发达的地区。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年进城农民工数量减少了多万,按理说城镇常住人口增加缺少了主力,为何城镇化率还提高了1.06%,城镇人口比年增加了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简单计算,不难发现,主要靠户籍城镇化:年加入城镇户籍的人口增加了万,即便剔除自然增长人口,至少也有超过1万农村人口实现了农转非。

也就是说,当前城镇化率的提升,大部分靠行政区划的重新设定和户籍政策的放宽来实现了。

城市抢人原因:农民工逃离京津冀和珠三角

根据《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从输入地看,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上年减少万人,下降1.2%,其中,在京津冀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上年减少27万人,下降1.2%;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上年增加65万人,增长1.2%;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上年减少万人,下降3.9%。

说明珠三角农民工数量下降幅度最大,即便如此,去年广东省净流入人口还是超过80万,这是否意味着非农民工的人口数增加了多万?

年广东省人口流入与流出变化图

注:红色代表人口流入,蓝色代表人口流出,颜色深浅表示相对幅度。

根据中泰证券宏观首席梁中华的估算,年广东省人口流入的城市基本分布在“小珠三角”地区,特别是广州和深圳。深圳的人口净流入规模可能在50万左右。而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吸引力相对较弱,例如韶关和云浮的人口流动变化不大,清远、阳江的人口都在净流出。

值得注意的是,东莞出现了人口净流出,这是否与其一直以来“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战略有关?当前,东南亚国家成为国内中低端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原本以中低端产业出口为主的珠三角地区,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在家具、家电及电子产品装配等领域的低成本优势已经减弱了。

早在七八年前,富士康就已经在郑州、成都、重庆等中西部城市设厂。年重庆人口净流入近16万;成都暂未公布自然增长人口的相关数据,不过根据四川全省净流入5.3万人,以及其他地市人口净流出10多万人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简单推算,年成都人口也在大幅流入。

成渝城市群人口流入流出分布

年京津冀的农民工净减少了27万,同时,该地区人口也是净流出的。其中北京人口流出最为严重,从北京流出去的人口是否去了环京地带,带动了周边城市发展呢?

但北京流出的人没有去天津,天津的人口吸引力从年就开始明显走弱。特别是年,天津人口首次出现净流出,幅度高达9万多人,当年GDP增速也跌至3.6%。尽管年天津经济增速有所企稳,但GDP增速排名仍是全国最低,人口虽略有回流,但净流入量也不到1万人,往日辉煌不再。

河北除了廊坊和秦皇岛人口净流入外,其他地方或减或不变。因此,京津冀农民工净流出的现象,倒与产业升级的关联度不大,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的长期动能在减弱,新兴产业的占比不高,传统产业则面临增速下行压力。

-年京津冀地带人口流动数量(万人)

来源:各地统计公报,中泰证券研究所梁中华供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9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