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减弱器 >> 减弱器优势 >> 神马搜索阿里的搅局神器
阿里终于还是没能忍住其对搜索市场的垂涎。
不过,阿里与UC合作推出的移动搜索产品“神马”,仅以命名而言,就是一个“外行人做外行事儿”的标本——马云拍脑袋想出“天猫”固然堪称无心插柳柳成荫,然而不同与“天猫”这样一个自造生词,“神马”早已作为网络词汇经历传诵不息,关键词痕迹遍布全网,也就是说,单从产品名称的搜索结果及识别来讲,“神马”就已经被掺了进了太多的混合内容,这在品牌建设上是犯了大忌。
想像一下这个对话场景:
“你用神马搜索?”
“嗯。”
“我问你用神马搜索!?”
“是的呀。”
“……我需要你帮我推荐一个在手机上好用点的搜索。”
“神马。”
“是我在问你!”
“我推荐神马!”
“艹,你是猴子派来的逗逼吗!”
是不是有点儿令人费解的滑稽感觉?
搜索是目的性极强的行为,逻辑上与网络购物是一脉相承的,阿里历史上多次尝试进入搜索领域,不仅在成长期冒着较大风险屏蔽了百度的爬虫,而且也在一淘、阿里云搜索等项目上投入过不小的资源,但是结果都不算理想,我将阿里的搜索状态称为“花园”——以封闭的电商生态而言,阿里的搜索引擎能够满足当前业务线的需求,依靠“直通车”等营销工具,阿里基于天猫和淘宝等平台的站内搜索系统已经能够实现不逊于百度的收入——然而,就阿里的扩张野心和称雄未来而言,“花园”的体量是远远不够的,阿里需要能够贴地移动的一片“森林”,用全景化的入口来掌控流量与用户。
自从被寄予厚望的来往久无生机、陆兆禧接班人的地位遭到质疑,阿里在移动互联网的策略就悄然发生了变化: 在“神马”推出前不久,一个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消息是:阿里几条核心业务线的Boss远赴上海,参加了“中国报业新趋势论坛”,以传统媒体拯救者的姿态提出了一个名为“码上淘”的营销解决方案,简单来讲,就是拉拢报业将卖不出去的广告版面贡献出来,用于放置阿里后端对接平台商家的商品 于是,为了让入口更加分散,“神马”选择的是在移动浏览器里重塑网页搜索引擎的方向,UC也理所当然的抛弃长期合作伙伴百度,对默认搜索做了替换。要说百度顿时压力巨大,倒也未必,因为百度对移动搜索的重心本就没有放在浏览器上,手机百度(及其轻应用战略)作为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它既是搜索引擎,又在输出结果时承担浏览功能——已经证明了百度的态度:在移动互联网中,浏览器与搜索引擎不再是软件与Web的关系,二者可以统一。
这就成了浏览器在移动端的价值估量问题了,相比PC端,浏览器在移动端的弱化现象很难隐瞒,在移动端复位PC时代的结构,这仍旧是颇为另类的返祖行为。阿里究竟想要从“神马”身上得到什么?
阿里要的,是搅局。
时间拨回去年夏末,在成功拒绝百度全资收购的请求后,UC创始人俞永福将马云引入董事会,并确保了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权——马云加入之前,UC董事会总共七席,管理团队仅占三席,有着票数上的显著劣势及潜在风险,而阿里作为战略投资者将晨兴创投等三家风险投资的股份收为己有,却又将席位砍到五个,马云只占一席,管理团队的三席不变——从那时起,UC与阿里就找到了共同的利益:前者希望以上市为目标独立发展,可以接受资本进入,但不接受失去话语权,后者则以二战之后美国在欧洲推行的“马歇尔计划”为参照,将潜质不错的细分市场领跑者扶持起来,用搅局的能力去打乱和遏制冷战对手(腾讯、百度)的步伐,捎带着为自己庞大的上市进程增加故事剧情。
百度的威胁可能不如腾讯那么直接,但是无论是百度对流量的控制欲,还是它在地图、O2O等业务上的布局,与阿里擦枪走红的时日不会太久。搅乱百度的牌局,阿里最初指望的是,但是马云与周鸿祎当年在中国雅虎身上积怨太深,虽然后来阿里与在一些小的合作项目上也有往来,不过一旦涉及资本,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也羽翼渐丰,阿里的扶持对其而言没有必须价值,所以替代选择就成为了UC。
从食物链的角度,搅局者的角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被人当枪使”,甘愿做器、为人所用的下场似乎也都不太好。但是,猎豹移动(前金山网络)充当搅局者并活出生路的案例,却又提供了另一种论调:只要共同的敌人自始自终都保持一致,搅局者公司也未尝没有机会周旋于巨头的夹缝之间维持艰难的独立。
显然,UC是希望复制猎豹移动的发展路线,二者在扮演搅局者时所承担的责任也都极其相近:在不被控股的前提下,享受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并扰乱背靠巨头的次要(非主营业务)竞争对手的步调,从边缘市场单点切入逐渐接近中心市场,取得业绩突破之后寻机上市,体面的实现创始人的理想。
搅局者公司生存的空间,被形容为“巨头的夹缝”,这里面的业务,巨头不是不能自己做,但是根据历史经验来看,内部孵化的结果往往吃力不讨好,团队激励既比不上创业公司,在环境和制度上又受到“大公司病”的拖累,打了败仗亏点儿钱倒不算什么,关键是对士气的影响,恐怕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所以搅局者的价值也就因此体现,它一方面是“坚盾”,旨在为巨头减弱某个局部的外部冲击,另一方面又是“利矛”,握在手里就能勘路,投射出去还可伤人,实为居家旅行杀人越货的必备。
“神马”发布之后,我对俞永福提了几个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说,UC进入移动搜索市场,究竟与阿里的关系有多大,是不是如果没有阿里投资这层关系,“神马”就不会产生?
俞永福给出的回答比较微妙,他说UC做移动搜索是必然的(4年前就有一个名为“搜索大全”的产品),即使没有阿里进来,早晚也会独立着做移动搜索,但是“阿里巴巴的加入给了我们很大支持和信心”。
对于“信心”来源的解释,俞永福大致分成了四块,一块是资金,“神马”是UC和阿里的又一次合资,结构上同样也将运营主导权交给了UC,阿里则是“钱不够用找我”的包养态度;一块是人才,搜索是项浩大的工程,UC的人才缺口,基本上是由阿里补全的(之前UC发布PC浏览器,技术班底也是阿里过来的),阿里几乎是以“殖民”的方式在为UC升级团队;第三块是资源,阿里在保持屏蔽其他搜索引擎时,独家向“神马”开放数据借口,形成唯一性的优势;最后一块是商业模式,这点可以参照新浪微博从阿里那里拿到的扭转盈利困局的丰裕订单。
不过,搜索这个行业,很难依靠军备竞赛决出胜负,需要对用户习惯进行准确的判断。UC决定在移动场景重新培养用户在Web中的搜索习惯,其决策源自两个数据,一个是移动用户使用浏览器的时间每年都在增长,另一个是UC每个月会消耗超过60亿次搜索请求,所以“神马”诞生的背后,有着相当的理性依据。问题在于,随着App的普及,愈来愈多的孤岛将被人为制造出来,信息也将脱离Web而生产于应用内,基于移动浏览器的搜索引擎是无法识别这些盲区的,百度尚有轻应用来对付,“神马”似乎没有考虑这么遥远。
在谈及有无制定市场目标或是盈利计划时,俞永福说得比较隐晦:“UC可能是目前未上市移动互联网公司里最有钱的,阿里巴巴肯定是目前未上市互联网公司里最有钱的,所以在商业化上,‘神马’追求的是稳定、可持续、高增长三个关键词,不做破坏用户体验的商业化”。翻译过来,就是说“神马”肯定是不差钱的,所以像百度那样为了在财报上证明移动化结果而拼命将PC广告客户往移动端搬运、不可避免的增加了移动搜索广告数量的情况,“神马”是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的。
这也是搅局者的标准手段,与在PC搜索领域打百度的医疗广告如出一辙:用计划中的低利润或者零利润区域去撞击对手尾大不掉的高利润区域,让对手在消减利润和用户转移两种风险中二选其一。简而言之,从格局出发,百度在PC端已经遇见的截杀,在移动端又要受到UC和阿里联手的威慑,虽说还没到腹背受敌的地步,至少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
就像刀耕火种的传统行业曾经多次经历过的一样,中国互联网看起来也步入了又一轮调整期,越是领先的企业,越是恐慌遭到淘汰,促狭的夹缝之间,反而呈现蓬勃生机,单枪匹马的个人英雄主义在未来可能举步维艰,选择阵营将是创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艾瑞网专栏:阑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