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弱器

科学家童第周水滴石穿,不断攀登生物学

发布时间:2022/6/20 16:13:48   
童第周(年5月—年3月),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长期研究两栖类胚胎发育的极性或轴性,以纤毛的运动作为实验对象和极性指标,探讨胚胎极性等重大问题,在文昌鱼发育方面,研究分裂球之间的相互关系、胚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诱导作用等,使胚胎学界对文昌鱼个体发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理解系统发育起到了启迪作用。少年立志 刻苦求学童第周出生在浙江鄞县塘溪镇童村,从小跟随父亲读私塾,父亲常常教诲他好好学习,还写了“水滴石穿”4个字勉励他,希望他将来有出息。童第周内心很震撼,暗地里定下目标,要考入省内知名的宁波效实45中学读书。于是他开始刻苦的备考,功夫不负有心人,童第周终于如愿考取了效实中学。可是由于他基础差,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各科平均成绩才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在他的再三恳求下,学校才同意他继续跟班试读一学期。从此,他就与“路灯”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琅琅的读书声伴着朦胧的曙光散播开来;每天晚上,宿舍熄灯后,他悄悄来到路灯下,自修复习。期末考试,童第周各科平均成绩达到了70分,其中几何得了满分。在童第周的努力和老师的关心下,到高三期末考试,他的总成绩居然名列全班第一。当时的校长陈夏常无限感慨地说:“我当了多年校长,从来没有见到过进步这么快的学生!”凭着顽强的学习精神,童第周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从此开始了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漫漫求学之路……

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是由于童第周坚持不懈、刻苦勤奋的努力,他后来成为我国实验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海洋生物学等领域卓有建树的生物学家,以及国际知名的科学家。

童第周的一生都在努力践行着“水滴石穿”精神,以顽强的毅力向着科学的高峰攀登。

情系国家 报效祖国年,童第周在亲友资助下远渡重洋,来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比京大学留学,师从当时欧洲著名的布拉舍教授和达克教授,开始了胚胎学的研究。在比利时求学的日子并不十分顺利,有的外国留学生抱着一种藐视的态度说“中国人是弱国的国民”,和他同宿舍的一个叫皮诺的学生公开说:“中国人太笨,掌握不了经济学。”童第周憋着一股气,冲他吼道:“不许你侮辱我的祖国,告诉你,中国人并不笨!”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誓言:“中国人不是笨人,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的民族争光!”在异国他乡,童第周发奋学习和开展科学研究,他在比利时学法文,而英文和德文都是自学的,在那里他打下了扎实的研究基础,练就了一双灵巧的实验之手。研究胚胎学经常要做卵细胞膜的剥除手术,当时有一项难度很高的青蛙卵膜剥除手术,多年来没人能完成。童第周经过成百上千次的练习,终于掌握了这种剥除技术。童第周剥除青蛙卵膜手术的成功震动了欧洲生物界。年夏天,教授带着这位心爱的学生来到著名的科研中心法国海滨实验室,这次要为直径不到1/10毫米的海鞘卵子做外膜剥除,童第周再次顺利成。童第周精湛的实验技术让云集此地的国际同行十分钦佩,也给当时在国际生物学界声誉极高的李约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童第周不仅用这双手做了很多高难度的实验,也写出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当他获取博士学位时,已经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胚胎学家了。童第周的老师达克教授曾劝他:“你的国家这么困难,在这里我可以给你申请特别博士。”童第周却说:“不,我要回去,我是中国人!”就这样,童第周放弃了布鲁塞尔优越的生活和科研条件,于年8月毅然回到了祖国。时逢国难当头,童第周先后辗转到成都中央大学医学院、四川李庄同济大学、重庆北碚复旦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教授,并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没有电灯,他就在阴暗的院子里利用天然光在显微镜下从事切割和分离卵子工作;没有培养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陶瓷酒杯代替,所用的显微解剖器只是一根自己拉的极细的玻璃丝,实验用的材料蛙卵都是自己从野外采来的。雨天就点上煤油灯做实验,他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在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卵子发育能力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引起了国际生物学界的普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64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