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必然要修行,修行,其实是修心,修心,其实是修念头,念头是造业轮回的根本。此处所说的轮回不光是生死轮回,时时刻刻不离轮回。你观察你的呼吸在轮回,你的念头在轮回,你的细胞在轮回,你的生命在轮回,生生世世在轮回,一切都处在生生灭灭的轮回之中。念头为什么造业呢?因为念念有烦恼,因为念念不清净。烦恼怎么来的呢?两个字:“我执”,什么叫我执呢?就是说,我们起心动念,念念都有“我”,一切的烦恼都从这出来的。因为有我,就有了我能、我所,二元对立就这样出来了。有了我,就有了你,有了我的,就有了你的,总之,一切的对立矛盾就从这里出来了。如果人类不进化到、认识到我们生命天生我执,是错误的偏见,世间的矛盾冲突是不可能消除的,是没完没了的。因为这个二元对立,是从人心意识中产生出来的,它的根子在人的心田之中,牢不可破,这个执念是根深蒂固,只有修行才能破。我执,什么叫我执?对我的执着,认为有个真实的我存在,认为这个世间是有我的。因为有了我执,于是就有了我见,我的见解,正见、斜见等地出来了,有了我的见解,那自然就有了他的见解,这样见解的对立是不是出来了,因为有了我执,就有了我爱,什么叫我爱?对顺境的贪求喜乐,于是对立面就出来了,对于逆境就讨厌、厌烦,产生嗔恨,于是你发现没?这两种对立的烦恼都产生了。一生不是处在快乐希求贪爱中,就是处在痛苦嗔恨中,因为有了我执,就有了我慢,什么叫我慢?我的傲慢,有了我慢,就是我要比别人高,地位要高,房子要好,我要比别人聪明等等,总之认为自己比别人高而傲慢,于是对立就出来了,世上就有了人和人的不平等、阿谀奉承、巴结献媚、打压、看不起都出来了,分别心出来了,这种对立矛盾,对立观点都出来了。因为有了我执,我疑就出来了,怀疑佛法三宝,怀疑这,怀疑那,怀疑就是不信,不信是相信的对立面。你发现没?一切的社会矛盾,对立,社会问题都从这里产生出来了,这个罪魁祸首就是“我执”。用矛盾的方法去解决矛盾,不可能有终结一说。轮回的根也在这里,烦恼的根在这里,社会问题的根在这里,战争的根也在这里,无法开悟明心见性的根也在这里,不能成佛的根也在这里。所以是不是就找到了修行的第一个根源,那就是修断“我执”,只要你修断了我执,一切的烦恼,一切的不平等,对立矛盾问题都消融了。我们经常说转凡成圣,如何转呢?这不就是第一个要转的根吗?把念念有我转成念念无我,那如何转呢?只有两个字:“修行”。只要做到了这一步,你就成就了阿罗汉的果位,就跳出了轮回,就没有烦恼了。这是不是究竟呢?也不是。即便到了这一步,自己解脱了,但是无明还没有断,所以还没办法成佛,为什么呢?菩萨在没成佛之前,他的无明都没有断,只有成佛的那一刻,无明才彻底破了,这个过程要破四十一品无明,才能最后修到圆满的智慧。修行要干什么呢?逆向而行,让念念无我,破掉我执,不是你说无我就能无我的,因为这顽固的执着是天生带来的,人在入胎的时候就带了。修行人据说最后火化有舍利子,这舍利子火烧不化,钢锤打不破,这舍利子怎么来的呢?据说是烦恼妄念化成的,你就知道人这妄念执念有多顽固。佛教的发展有大小乘之说,小乘根性的修行者,他们的目标是解脱轮回,证入涅槃,如何才能达到呢?只要把我执修到无我,就能达到。大乘不是这样的,大乘的修行是从发菩提心开始的,只有你发了菩提心才算开始积累福德资粮,才是真正的修行开始。什么叫发菩提心呢?《金刚经》开头佛所说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要发大愿力,什么大愿呢?发菩提大愿,有多大?无上,无上的意思,就是达到顶峰了,没有再高再大了。也就是说,要发圆满成佛,并度尽众生的愿。度众生不漏一个众生,彻底圆满成就,这就叫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愿。首先要自己成就,而后才能度众生,否则怎么度?自己都度不了还度别人,那是笑话。修学大乘佛法,这个发大愿是第一步,必须的,是最第一重要的,否则再怎么修都不是大乘。小乘人修行只需要自己修断我执就可以解脱了,但是在智慧和功德上没办法达到菩萨的境界,也没办法成佛。因为没有智慧,是无法度众生的,这就是大小乘修行的一个最基本的区别。在大乘佛法里面,中国的禅宗,主张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性空缘起,我们人这个身心世界,外界的器世界都是缘起性空,都是因缘所生法,都是生生灭灭,无常,无我,什么叫无我?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也没有真实一法存在,一切都是如幻如化,如梦幻泡影。因缘所生,必然性空,有一种修观的方法叫析空观,就是用分析的方法观一切法性空。就像科学,用无限分析观测的手段来证明物质,目前科学观测到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夸克,中微子等,到了量子力学,就和佛学更接近了。宇宙,物质很有可能是我们人的心念业力变现出来的。法相唯识宗里,说我们的真心一念无明起,变现了阿赖耶识,变成了我们的根身器界时空,变现了我们的八识。量子力学发现,在观测者参与下才显现粒子态,也就是显实物,否则就是波态的,这个波态,波,其实就是佛法里说的,真心中那一念无明的妄动,心念之波。其实法相唯识宗和量子力学的观测是很接近了,只是目前科学还办法迈出这一步,因为比较玄,没办法去论证了。我可以肯定的说,这一步科学上很难迈出去了,因为在生命这个无明昏暗的前提下去观测实验结果,就不可能得到真相,最后不归于神学就是猜测结果。很简单的道理,把观测者看成一面镜子,人这面镜子是扭曲昏暗的,怎么可能照出清晰的对象,观测的结果始终都无法保证是正确的,怎么可能看到真相嘛。量子力学往后,如果科学再突破出去,就会向反向发展,又开始绕另外一个圈子,它始终是没办法究竟的原因就在这里。佛家说的观点,在没有成佛之前,都无法否定,因为以凡夫的境界去测度佛的境界,那只能是一孔观天,因为没有亲证,就没法否定。我们的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一个小点,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是一个小点,而银河系在宇宙中又如一粒灰尘,每个人在宇宙中几乎可以说不存在,连灰尘影子都不见。修行修到最后就是恢复真心,泯灭对立,整个宇宙时空就是一个整体,万物同构同源。而且整个宇宙有可能世界处在幻象中,或许我们就像活在梦中,活在游戏中一样,游戏中的角色对他们来说,是不是一切都显得无比真实,只有醒悟才可能意识到原来自己在游戏中,在梦中。各自的业力成就各自的世界,共业成就共同的世界。修行有两条路线:一条是悟后起修,就是先悟道,明心见性,然后起修,这样修是彻底的。另外一条路线是,修后起悟,在没有见性之前,所修的方法很可能是错误的方法,见地不正,走的路就是错的。比如修行就是修念,就是为了断我执和法执,如果念念都是修贪,修我执修法执,而自己无法察觉还以为正确的,这就是错误的方法,越走越远,自己可能毫无察觉,为什么?因为没有明心,无法时刻处在觉知的状态。悟后的状态应该是,我见“我见”,时时都处在这种状态。第一个我见,是真心,那个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如如不动的真如,唯识宗叫自证分。第二个双引号内的我见是我的念头。时刻能觉知到我的念头,如果我执,就立马用空性智慧观破它,如果是法执,就立马用缘起性空去观照观破它。在这种情况下,我执和法执才能慢慢减弱,直到最后修断。一切法生生灭灭,无常无我,观它如何生,如何变化,如何灭,就出离了法的执着,如果产生了烦恼,就是因为我执在里面作怪,就观我空,每一个念头,每一个烦恼都是因缘所生法,在这里面找不到一个真实的我。身体是五蕴假合而成,五蕴有五个:色受想行识。哪个是我呢?色蕴是我吗?受想行识是我吗?如果有我,那不是有五个我?到底哪个是我呢?如果有我,为什么我无法主宰我的色受想行识和合的这个身心呢?我不想老,可是我们的细胞时刻在变化,我的感受生起,可是完全不受我控制,我不想有不好的念头,可是念头还是不断的生起,这样去观,发现找不到我。这样慢慢我执就减弱了,我执减弱了,烦恼就少了,快乐就多了,身心能处在一个和谐轻安的状态,处在一种觉知状态。对一些事情执着少了,活在当下的状态中。生活依然是生活,吃好吃不会产生太多的挑剔,吃什么都感觉有味道,玩好玩的,玩过了不会产生贪恋,过去就过去了,不会还背负着,不会有那么强的执念。该做什么事情依然做事情,因为杂念少了,妄念少了,效率就高了,智慧就开显了,做事身心不累,效力高,因为这个时候是自然的,为啥?真心流露嘛,那个河流从高处往下流淌,你觉得它会累吗?所以你看水日夜不停的奔向大海,它不会累,为啥?顺势而为,自然流淌。佛菩萨说要度尽众生,会累吗?永远不会丝毫累,因为他们的真心开显了,智慧浩瀚了,一切都是自然自如的状态。定力高了,做事情是感觉不到累的。先开悟,悟后起修,这样才避免走冤枉路。但是不要刻意,每个人的根性不同,要随缘。愿意修学小乘就学小乘,和大乘相应,就修学大乘。什么叫相应?就是你听闻佛法,如念诵《金刚经》、《心经》、《大般若经》非常越快轻松,法喜不断,心里喜乐,这就叫相应,那就对了。如果读大乘经文,头脑昏厥,和你不相应,那就不适合或者机缘不到。如果只想解脱,就修小乘。如果这大小乘都学修不进去,可是你又想修学佛法,那就念佛号。怎么样方便怎么样来。佛说了百万四千个法门,即是对应了八万四千不同的众生根器。每个法门没有好坏之说,只有适宜,门门都能通达,只是看走大乘路线还是小乘路线。佛菩萨开法会,不是随便讲的,要先观在座的根器而决定怎么讲,适合小乘就讲小乘,适合大乘才讲大乘,适合修那个法门,让你修那个法门,这才叫随缘说法。要应机、应时、应人、应地而说不同的法。修行说到底无非就是围绕两个任务:人无我、法无我。我空、法空。断我执、法执。空不是什么都没有,如果这样就落了断灭空了,空说的是自性空,因缘所生,没有一法是有我的,真空妙有,非空非有。一切都有,但是这个有不是真有,是假有,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自性空。幻有,有而不实,真空,空而不无,所以非空非有,不落断常二边,是中道义。学佛影不影响赚钱呢?平常心即可。赚了钱才能做更多利益众生的事情,才能弘扬佛法,行财布施和法布施。钱财这个时候是你的工具,做事业的工具,不会贪执,不会因为它而烦恼。越行财布施,你的钱财才会越多,钱财越多你才能做更多更大利益众生的事业。否则以世俗的粗重心态去对待钱财,它会耗费人的生命,成为人的累赘和枷锁。让人身心不得安宁,佛陀有很多弟子都是大富豪,维摩诘居士就是一位富豪,但是不影响他在佛学上的造诣,甚至超过很多大菩萨。如果学佛只是为了得福报,那是永远成就不了的,因为这是背道而驰。有钱财是为了更好的修行弘扬善法,而不是学佛就是为了钱财。钱财是围绕你,成就你的工具,进而成就别人的工具,不是你成了钱财的奴隶,否则非常的辛苦和累。我赚钱是为了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这种心态就对了。一切的身外之物都是成就你的,而不是你的捆绑,这样就解脱了,又能在红尘中自如,轻松愉快!有两点很关键,一是发利他的菩提大愿,二是不断修空性智慧,用它才能观空我执和法执,有了两点,精进才会快起来,越修越快乐,这样就对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