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弱器

2021年,投资什么比较赚专栏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2022/9/24 21:08:59   

年无疑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还清楚地记得,去年12月底,我和媳妇带着孩子去桂林度假,在机场我拿手机给她看,“哎,你看,说武汉发现了个不明病毒啊。”“哦,好。你带她去卫生间,我去星巴克点杯咖啡,你喝什么?”

之后这件事竟然成了年全世界人生活、工作和话题的中心。很多东西因此变得面目全非,有的甚至因为它已经永远消逝。

这真的让人有点伤感。

好了,说回投资吧。

年反而是投资者收入不错的一年

1、股票

用平常指标来衡量,年的经济,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全球的,没有一个像样的。很多主要经济体都实施了阶段性的封城堵路,就像人睡着时的基础代谢一样,那种状态下,经济只能维持最低水平的运行。

不过,这一年的投资者的收益都不错。

在普通人能触及的风险较高的市场上,股票,也包括今年大热的股票基金,除非你是个非常投机取巧的家伙,收益应该都过得去。全球最主要的中国(包括香港)和美国股票市场都是如此。这充分说明,股票市场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经济的晴雨表或者称重器,它其实更体现市场参与者对流动性的预期。

四个主要经济体里有三个,美国、日本和欧洲,他们的政府基本打通了财政和央行之间的隔离层,政府放赤字然后央行印钱买单。为了避免经济休克和社会混乱,它们已经不是拿桶往系统里注入流动性而是启动了抽水机。这有可能给以后带来很大问题,但年的股票投资者都可以为此狂欢。

2、债券和用来投机的债券

债券市场的风险提高了,这是因为很多原先被认为安全的投资压舱石,在疫情的冲击下已经有了变化,它们不再安全了。

但是如果人们查看这一年的中国债券基金,会发现,有的产品收益惊人地高,惊人到什么地步呢?它们的收益超过%。这甚至让人怀疑是不是那些网站的编辑多打了一个“0”。

然而这是真的。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呢?

很多债券基金投入了“伟大”的可转债市场。而在年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可转债市场处于非常疯狂的状态。

可转债是一种由上市公司发行,可以转换成公司股票的特殊债券。在一般情况下,它的价格应该像影子一样紧贴发行它的上市公司的股价。但是在流动性非常不错的状况下,这个市场成了投机者的乐园。

那些家伙之所以喜欢投机可转债主要是由于这个市场不像股票市场那样设有涨跌幅限制,以及可转债可以实现T+0操作。在今年10月之前,如果你能以元的价格买入任何一只可转债,就能在几天内赚到巴菲特投资股票的年平均收益的水平。而绝大多数可转债的价格远远超过了其对应正股的转股价格。

管理者对于可转债市场的态度是复杂的,他们之所以在一段时间里对这个市场采取放纵的态度,是因为希望它对股票融资形成一定的补充,忍耐它具有较强的投机性是对这种无聊的债券流动性的补充。但是可转债的成交额过大,乃至于其影响对正股市场形成挤占效应的时候,管理者就会把监管的缰绳勒得更紧。

也正是这个原因,可转债市场的疯狂程度在10月以后收敛了很多。

3、黄金

黄金和白银的价格就像我们在去年预期的,涨势非常好,都曾达到过令人吃惊的高价。这和今年的疫情有相当的关系。美国政府对疫情控制的失败,导致美元汇率下跌,也给这个趋势加了一把柴。

4、房地产

房地产在年的价格变化非常令人怀疑,我所看到的北上广深地区的房屋价格总体是有所下降的,但是统计数据可能是由于口径不同,说什么的都有。

但总体来说,中国房地产的价格变化不大。这和管理者对房地产领域流动性的管控有相当大的关系。

这20年的惯例是,如果央行释放了比较宽裕的流动性,房地产价格就会出现比较大幅度的跳涨。很多投资者按照这个习惯也拿着钱去开发商的楼盘排队了。但等到了才发现,管理者们对此的限制相当严厉。

在今年11月的决策层会议中,推出了“十四五计划”。在这个未来国民经济发展总规划里,相比于以前弱化了GDP增长目标,也没有提及地方政府的GDP增速良器——房地产业。

从年以来,房地产业一直承担着中国经济引擎的角色。在未来,中国经济很可能需要一个新的发动机。而在新旧更替的这段时间(5到10年),管理者希望房地产的最好状态是基本保持现状,即房地产价格既不大幅度上涨也不大幅度下跌。货币当局和地方政府也会以此为目标调控。

5、美元

在没有预料到疫情的情况下,我们预期美元会在年继续升值。

但疫情的全球性长时间扩散,以及美国社会管理者对疫情的管控如此糟糕都很出人意料。年,美国为了救助疫情中的企业、就业岗位和现金断流的居民,把政府赤字增加到15%以上。而在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对门徒布道时,可是把同一指标限定在3%以内的。

此外,美联储和财政部已经基本打通。如果把一个国家比喻成一个家庭,这种新的装修方案就类似于打通了厨房和厕所。

鲍威尔沦落为特朗普政府的出纳,对于财政亏空如数买单。也正是美元大规模印钞的预期让美元指数从7月之后出现大幅度贬值。

美国的紧急疫情救助解决方案几乎把里根时代建立起来的新自由主义治国理政思路完全扔到了垃圾堆里。

是什么让年充满不确定性

年,全球经济复苏将进入第二阶段。

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大概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发生在今年第三季度以前。欧美、日本先后解除了封城堵路,居民的一些基础消费和衍生服务被释放出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第三季度的环比数据看起来都非常耀眼。从图表上看,更像个美好的“V”字型。

但之后,复苏的第二阶段,他们的情况将会发生分化。

预期经济复苏情况最好的是中国内地地区。凭借高水平的社会组织效率,中国最早从疫情封闭期中走出来。居民高储蓄率也让人们容易度过疫后的家庭资产负债表修复阶段——这很重要,高储蓄使得人们可以在没有收入、工作岗位消失的情况下支撑更久,而且不需要政府提出过于极端的财政措施。

中国人的高储蓄率也让疫情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修复相对迅速,在有的细分领域也真的出现了疫情后的报复性增长(比如奢侈品消费)。

1、新兴市场地区的火药桶

欧美地区的居民储蓄率不高,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解决现金断流,一是金融方式,也就是可以在银行以相对低的成本借到钱;二是通过政府救助。

另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则不会像中国这么强有力。首先是它们的银行不愿把钱贷给高风险的次级用户,这些人还钱的习惯本来就不好,更何况加上疫情的冲击。其次是社会保障体系也比较薄弱。政府能搞到的钱有限,而大规模印钱又会引发比较高的通胀——这同样很糟糕。

在很多新兴市场地区,比如南美、中东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由于社会组织效率低,经济复苏速度很可能慢于四大经济体(美中欧日)。部分流动性强的资本可能因此流向率先复苏的地区,使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陷入汇率贬值的负向漩涡。

疫情、失业和本币贬值,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演变成社会风潮。年,新兴市场地区就像个负面社会情绪的火药桶。

2、欧洲和英国

今年以来,英国和欧洲的谈判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甚至是后退的——因为9月时约翰逊否定了以前已经答应欧盟的一些条件。而且在最近约翰逊和欧盟主席的直接对话中,问题丝毫没有得到解决。

疫情给英国脱欧谈判带来了负面影响——这是因为欧洲和英国都要为疫情给经济带来的损失为本方留出更大余地,所以谈判的态度就都更为强硬。

现在看来,英国硬脱欧的可能性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连带着疫情的影响,英国的经济将会受到重创,英镑汇率会出现下跌。当然,这对欧盟经济恢复也有不小的负面作用。

从最近约翰逊透露出辞职的念头来看,还有一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也不小——而且这种情况相对更加理性——那就是约翰逊在硬脱欧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为这件事申请延期。

延期对于一个兴致勃勃的首相来说是非常痛苦的选择,因为这么做等于对公众食言,没有完成政治承诺。但对于一个想离开的人来说,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约翰逊有可能申请延期后真的辞职,把英国脱欧这个烫手的山芋留给下一任,然后自己去写书演讲挣钱。据说他的前任特雷莎·梅现在一年靠演讲能赚万英镑。

不过不管英国硬脱欧还是申请再次延期,英国都会进入更为动荡的时期。由于英镑和欧元的资产定价地位,这会给全球资本市场带来严重的不确定性。

3、疫情的反复

从现在欧洲、美国的新增疫情数字来看,随着北半球入冬,新冠传播来个回马枪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而且人类针对新冠的解决方案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目前来看最直接的有效药根本就别想了。那疫苗呢?

从疫苗的研制进度来看人类的动作已经不算慢了,但从产量上说,即使按照预期最先开发的几个疫苗在年年底之前都获得“准生证”,相对全球人的需求量,依然存在很大的产能瓶颈。

预期第一批疫苗覆盖要到明年年中才能完成,大概可以覆盖10亿人。

不过也有好消息,从新增的死亡人数来看,这种病毒的致命性正在降低。其实最该“感谢”的是病毒本身。一种病毒想要子孙昌盛,对人类寄主的侵害应该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高致死率是一种排列组合的偶然极端情况。接近普通流感的致死率大概才是它们进化的方向。

人们应该明白和新冠病毒相处需要很长时间,即使它的危害程度真的减弱到与普通流感病毒相当,人们对它的厌恶性还将持续。

年的投资

1、股票

在经济引擎转换和疫后复苏的大背景下,证券市场的作用被决策层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商业银行系统、股票以及市场化的高收益债券、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特别债券这三部分的增量大致对应三部分风险收益水平的项目。

商业银行更多地会把钱贷给风险相对小的大型成熟企业;股票和市场化债券提供给成长性比较好的新经济公司和市场化程度高的大公司;特别债券提供给低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扶持项目。

以前,中国经济对商业银行系统的依赖过于强烈,而在经济引擎转换阶段,既要给新经济提供通畅的融资渠道,又要避免事关经济根本的银行系统被高风险贷款“毒化”,所以就要有能吸引足够多流动性的融资平台来部分代替银行,股票和高收益债券市场做这个最合适不过了。

其实这种企图在年到年决策层就试验过,但是当时没有把握好节奏,以至于市场由于高杠杆资金的大量进入而暴涨暴跌。从年年底逐渐再一次启动的牛市则得到了细心呵护。总体说来,中国经济转型需要股票市场出现一个持续5年甚至更长的慢牛行情。而这种慢牛行情起码在年还看不到结束的迹象。

在流动性方面,为了保障经济复苏的顺畅,预期明年的M2增量水平将高出名义GDP增长2个百分点左右,差不多是12%。这基本能保证市场仍将有较宽裕的流动性支持。

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仍建议公司人投资者选择那些估值相对便宜的公司的股票。

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交易者会青睐医药类公司,以至于这类股票的平均估值到了一个难以理解的高度。实际上,在疫情过后,由于人们更多佩戴口罩,较少接触密集人群或者开展社交活动,总体上医疗药品的使用是会减少的。医药公司的平均收益也不会大幅度上升。

而同时,一些传统产业公司的估值便宜到更加难以理解的程度,其中包括一些出色的保险公司和地产公司。最离谱的是还有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

在香港市场,有的商业银行估值曾经只有接近3倍,在内地A股市场,这些公司的估值也只有4倍多一点。

之所以说这种低估值难以理解,是因为年到年间曾经有一家运营糟糕的地方商业银行被托管了(实际上是一种破产)。当时它的清算价格估值甚至高于香港股票市场给一家还算健康的全国股份制银行的估值(以净资产计算)。

很多人猜测商业银行的极低估值是因为疫情可能给它们带来的坏账风险极速上升。但是从今年的相关财务报表看,这种现象并没有发生,甚至贷款延期的增加量都非常有限。一些优秀的商业银行在大幅度增加拨备的前提下,利润也没有明显下降。

按照惯例,我的话不具有投资劝诱,但以极低的价格购买到非常能赚钱的公司,真的是件幸运的事。

2、基金

大概这里说的基金,更多指向的仍然是股票类公募基金。

年就如咱们所预料的,是基金经理们的高光时段。

他们扎堆持有的新经济公司的股票涨幅惊人。但随着更多基金的发行,新参与者会无情地稀释掉原先投资英雄们的光芒。

预期基金英雄们的光环在年将逐渐暗淡。50%到60%的公募基金经理会跑输指数是一种常态,这就像传染性极强的病毒将变得不那么致命一样。

如果一个公司人对直接投资股票持厌恶的态度,那么我仍然劝你购买便宜实惠的指数基金,它们的收益不错,但是收费很低。当然,你最好的购买对象是那些以低估值低周期性公司为主的指数基金。这也需要一定的鉴赏力。

3、债券

说实话,一个公司人如果比较有钱(可投资证券的钱超过万元),那么债券市场的可投资度在最近一些年应该是升高的。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经常会造成一些投资市场的异象,比如原先一些投资的压舱石忽然变得一文不值。而在此类情况下,会出现很多留给聪明投资者的套利机会。

就像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说的,看到别人边骂街边卖出证券的时候,你有必要留神看看他们到底在卖什么。

4、黄金

黄金和白银在年涨势很好。虽然涨得太好会带来一些价格交易性的波动,但这恐怕不能改变它们在这个“乱世”的避险之王的地位。

在很大程度上,白银的升值潜力更大,但它的波动性也更强。

不过值得提醒的是,投资贵金属,第一不要用危险或者昂贵的杠杆,第二,不要孤注一掷,我建议这类投资只占你可投资金额的1/5以下。

更好的投资理财,实际上是公司人个体理性应对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种财富表现。因为年到年的这种变化很大,所以可说的东西就特别多。有话留言吧。

希望你的年是非常顺利地度过的,而年也过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6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