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减弱器 >> 减弱器前景 >> 邢自强中国经济若释放两点纠偏信号明年可重
李迅雷为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邢自强为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编者按:8月30日,腾讯财经发起“秉持远见超越未见”夏季线上直播活动,每日经济新闻AI电视给予战略支持,每日经济新闻、顶端新闻、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国是直通车、巨浪视线等多家媒体平台线上直播。
在本次直播的第一个环节中,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腾讯财经特邀顾问付鹏对话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与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展开了题为“关键时刻,全球经济如何争取最好结果”的一场激辩。
在圆桌对话之前,付鹏发表《警惕流动性持续收紧对经济造成伤害》的开幕演讲,李迅雷发表题为《全球经济进入“比烂时代”》的主旨演讲,邢自强发表题为《全球新格局——走出疫情时代,治愈经济伤痕》的主旨演讲。
以下为演讲要点:
李迅雷:
现在美国的问题主要是供给侧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得到缓解,全球通胀也会慢慢消退。否则,整个全球经济的下行的斜率会更陡峭,因为和年相比,西方国家的老龄化程度更高了,经济的活力更低了。
如果中国每年的GDP增速比美国高出两个百分点,那么中国的GDP总量可以在年超过美国,前提条件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要维持在6.7左右的水平,不能够大幅贬值。如果中国GDP增速比美国高出1.5个百分点,那么中国的GDP总量可以在年超过美国。
房地产投资加基建投资在经济体量中占比已在年底见顶,我们再依赖于投资拉动经济显然不太现实,更多还是要靠消费来拉动。消费主要是靠中低收入阶层的支出,所以要想方设法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要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
邢自强:
为什么美联储把通胀目标定在2%?因为美国进口了很多来自中国产业链上价廉物美的产品。以后如果这些商品价格不再通缩了,而是零或者略增长1%,美国的长期中枢通胀率就会从过去的2%上升到3%-4%了。
要警惕房地产的调整下滑已经进入第二年。可考虑对还没有出险的民营开发商从流动性的层面给予清晰无误的无条件支持,同时要加大需求端政策实施的力度,对自住需求、改善性需求给予更加清晰无误的支持政策,包括在一二线城市。对房地产的救助政策要迅速出台,要与时间赛跑。
全球遇到的问题都比较复杂,各国都有各自独特的痛点。但是对中国来说,只要我们有力挽狂澜的政策力度,清晰无误的纠偏信号,包容开放的改革新进展,明年经济回到正轨的空间是巨大的。
付鹏:
欧洲现在在这么高的“胀”的压力下,多多少少已经放弃了当前的能源政策,逐渐在调整恢复传统能源结构,但是这不是一件那么快的事情,短则三四年,长则五年、十年都是有可能的。这个过程中,欧洲的“胀”可能会比全球其他地方更严重一些。
亚太地区在过去全球化的过程当中积攒下来的产能并没有消退,所以我认为并不是说全球的价格会不再低廉了,而是不再会更低廉了,但是我也并不认为价格会突然间高起来。可能短期价格会很高,就是通过短期价格的抬升去促使欧洲和美国进行产业链的重构,但是在远期的价格预期上,我认为市场的表现是对的,大家并不认为远期的价格会很高,但也不认为远期价格会比过去二三十年更低了。
更多精彩,请查看经过编辑的对话实录:
付鹏:在过去的几年由于全球遭受了疫情的冲击,我们看到全球各国央行在延续年这种宽松货币政策态势下,为了应对疫情其实整个全球货币市场变得极其宽松,也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的剧烈上涨和波动。
当然,不光是金融资产,我们说很多资产价格其实都是大幅度的上涨,并且我们看到在过去的疫情期间,无论是从微观上面,还是从宏观层面上,都导致了过去十年全球在能源结构和能源市场上隐藏下来的一些风险点逐渐的在环境下暴露了出来,它也导致了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全球通胀的情况实际上是非常不容乐观的。尤其是当前的通胀环境更多是由全球的供应端引发的。供应端里面也包含了一些中长期的供应矛盾,它可能不是短期内能很简单缓和并解决的。
在进入到今年以后,全球央行面临的这种两难选择,大幅度收紧全球的流动性和宽松的环境,一方面对金融资产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另外一方面是想通过拉低需求端去对抗或者说抑制当前供应端的这种“胀”的矛盾。
所以说全球央行也在近期全力救火,在对抗当前的这种“胀”,但是这种做法也就难免让我们会去担忧未来整个经济的情况,因此我们说市场也有了滞胀的担忧,尤其是在远端。
虽然说在近端上,大家感受到的是经济从过热到回落,似乎还没有看到衰退的风险。但是在远端,大家其实是比较担心流动性的持续收紧,这种状况维持得时间较长的话,可能会对经济产生一种不必要的冲击和伤害。作为全球主要的需求支撑力量,在中国的态势上面,实际上在过去的十年我们的杠杆增加的是比较猛的。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也导致我们在当前可利用的手段和政策空间已经跟十年前有非常不同的环境了。因此,全球总需求是缺乏比较大的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也跟当前的环境相对来讲是比较吻合的。
李迅雷:我给大家分享的是对于下一阶段全球经济的看法,我的一个比较长期的逻辑就是认为全球经济会步入到高震荡、低增长的时代。
全球经济会步入高震荡、低增长的时代
年我就在思考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势,我的逻辑在于从二战到现在为止已经持续了77年时间了。在这77年时间过程当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三个大的变化促成了当今全球社会经济的结构发生严重扭曲,人与自然之间、国与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不平衡、不和谐现象层出不穷,分歧乃至敌对情绪越来越明显。
第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例,在二战结束到现在为止,持续了人口大扩张,年的人口全球是26亿,现在接近80亿,由于人的预期寿命大幅的延长,和平环境下出生人口数量大幅增加,故人口的规模大幅增加,人类要占有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资源来维持人口的繁衍和发展,这样的话其他生物的领地就缩小了。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统计,过去50年70%的生物被灭绝,大概有万种生物正面临灭绝,病毒是要寻找一个载体、一个宿主。当很多生物被消灭之后,人类又扩张了,所以寻找到的宿主自然是人类。人类对病毒的应对能力还是有限的,到目前为止能够对人类产生影响的病毒大概有30万种。但是人类只征服了两种,一种是天花,一种是牛瘟,可见病毒要被人类征服是很难的,我们今后还是要习惯于跟各种病毒共处。但是新冠病毒导致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阻断,由此也引发了通胀,引发了经济的下行,甚至负增长,这是跟经济直接相关的。
第二个跟经济相关的是地缘政治和冲突的加剧。30多年前,原先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取而代之俄罗斯,目前的经济体量大概只有中国的1/10。中国经济则在90年代初开始崛起,在全球GDP的份额从60年前的3%提高到18%,而美国从60年前的39%下降到了24%,减少15%。所以,这样原先的中美互补关系现在越来越变为竞争关系了。当前世界上的地缘冲突,包括贸易战、金融战不断,加上疫情的持续,由此也影响了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问题,进而引发了通胀。
第三,在过去70多年的和平期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分化现象越来越普遍,有美国学者形容当今的全球经济是K型经济,少数发达经济体份额越来越大,少数个人在社会财富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阶层固化,年轻人的机会减少了。居民家庭的资产负债表也面临缩表,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加剧。所以,以上三个方面都会促成经济增速的放缓,通胀的居高不下。
这些问题在短期内似乎化解不了,在历史上,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往往是通过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包括发生世界大战。战争导致了整个社会和经济推倒重来,民族矛盾、国家矛盾、阶级矛盾等都通过这样的简单粗暴方式解决了。解决之后又迎来战后的重建过程,百废待兴,战后经济又能够恢复到比较快速的增长。
但是现在很难实现历史上那种“和平-战争-和平”的循环往复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战争的代价越来越大。过去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代价比较小;现在是核武器时代,所以战争的代价非常大。局部战争还时有发生,但是世界大战甚至强国之间的战争都很难出现。但即使是局部战争,也会导致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阻,从而引发通胀和经济下行。
同时,病毒的传播也是很难阻断的,我们过去认为它是暂时的,现在变成持续了;原先认为俄乌冲突是一个闪电战,现在可能变成持久战了。这样一种疫情的反复、地缘冲突的长期化,又会使得原本已经比较脆弱的、存在严重经济结构扭曲的全球经济进一步走弱。我认为,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几乎得不到解决。
从目前来看,美国的7月份CPI虽然降到了8.5%,似乎是见顶了,但是要大幅度回落恐怕还是比较难。
第一、能源价格虽然是有所回落,但是我们看对CPI影响比较大的房租,好像还在上涨,因为整个美国的房地产比我们预期的要强。在严重的、严厉的加息缩表背景之下,房地产还是依然处在比较坚挺的状态,房地产的库存处在历史的低位。那么房租对于房价大概有8到10个月的滞后,这样房租回落首先要房价要回落,这个过程会滞后。
第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因为现在存在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劳动力短缺的状况在近期也很难得到修复。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能源价格下跌了,但是劳动力价格又上涨,取代了能源价格的下跌所带来对于通胀减缓的作用。所以这样一种循环往复,我觉得通胀在短期内还是很难回落,估计还是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震荡。
同样道理,欧元区7月份的HICP同比增长到8.9%,已经连续14个月上升。欧洲可能受到能源价格影响会更大一些,因为欧洲对于原油、天然气,对于俄罗斯的依赖度就更大了。中国为什么通胀还是比较温和的?中国的能源消费上用煤为主,而且全球煤炭储量中国又是最大的。所以中国通过扩大煤炭采掘规模、控制煤价来控制通胀还是比较容易做到。
既然通胀挥之不去,美联储加息还是会持续,即便是9月份加息不会达到70个基点也应该会达到50个基点,这样的话又进一步会压缩需求。同时,由于美国、欧盟的加息又会导致新兴市场也追随着加息,这样的话,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会加剧。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全球经济会步入到一个低增长、高震荡的趋势中。
即便没有疫情,年就已经看到了全球经济走弱的势头,只不过由于疫情又进一步加速了经济下行的步伐。今年一大黑天鹅就是俄乌冲突,又进一步让全球经济更加低迷、震荡,同时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对于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节奏,我们认为很难放缓。最近这段时间以来,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再度上行,也是表明了大家对于加息预期的一种担忧。其他货币对于美元的贬值也加大了其他国家经济的不确定性。
欧元区经济衰退风险大于美国
至于美国会不会出现衰退?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似乎滞胀是一个用数据可以来说明的,美国连续两个季度GDP环比都是负的,出现了经济衰退的苗头。
但是,在美国经济货币政策如此严厉的情况下面,美国房价还是比较坚挺,相比之下我国在减息背景之下,房地产市场显得很弱,说明美国这一轮的滞胀后不一定就是经济衰退。我觉得“经济减速”更加能够反映当前及未来的美国经济态势,它未必是一个经济大衰退。明年美国的GDP增速大概率还是会回落,但是不一定代表美国经济一定会出现衰退,因为包括就业率指标,包括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似乎还是比较强。所以我们不能用历史上的某些案例来对应现在的经济特征。
从历史上看,凡是原油价格涨幅超过一倍之后,第二年经济减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是减速跟衰退还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觉得明年可能更应该担忧的是欧洲经济,尤其是欧洲的南部国家可能会发生欧债危机,就像年美国次危机之后也爆发过欧债危机,当年屡屡被提及所谓的“欧猪五国”,包括意大利在内的南欧的债务国,一直以来都是欧洲经济的一大隐患,如果这些国家政治不稳、债务上升,通胀又在延续,经济又在往下走,这样今年四季度南欧经济面临衰退的可能性还会更大一点。
所以如果我们要比较欧美来讲,我觉得欧元区危机的概率,经济衰退的概率可能要比美国更大一些。这一轮的美国经济问题,主要是出在供给侧上面。当然,美国经济的长期问题始终是存在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主要的问题是供给端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路径主要是看两大事件,疫情和俄乌冲突。如果俄乌冲突和疫情能够结束的话,供给侧的问题可能也会得到化解。
美国经济与欧洲经济相比,我对美国经济还相对乐观一些。全球来讲经济的下行势必会导致需求的回落。所以这一轮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它的起因是在于供给侧,应对的办法从欧美来讲,它是通过抑制需求来使得供需得到一个相对的平衡,采取这样一种效率和效果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说全球经济明年都往下走的话,就有理由相信大宗商品这一轮的上升周期基本上接近尾声了。接下来会是一个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缓慢的回落,当然大宗商品所包含的种类非常多,就是从整体而言,它应该是往下走的。个别品种就不好说了,虽然有涨有跌的,相信涨的是少数,跌的是大部分的。
总之,全球经济未来的趋势还是低增长、高震荡,未来不排除发生经济大衰退的可能,这个过程中,全球各国经济之间可能步入一个比烂的时代,大家都好不了多少,就看谁先挺不住。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我国在这个趋势中还是要稳住经济大盘,推进改革、调整结构、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促进消费升级、扩内需。
邢自强:很高兴参加这次夏季峰会,刚才李迅雷老师也是从各个角度把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以及在这个问题背后不同国别可能展现出来的一些分化做了前瞻。我想对于全球的产业链重构,通货膨胀短期和长期对投资框架的影响,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两国分别的机遇和挑战做一些补充。
大家都比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