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减弱器 >> 减弱器优势 >> 存期越长利率越低四大行三年期五年期存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冯樱子北京报道
一般而言,存款期限越长,相应的利率也会越高。而在利率下行周期中,这种“常识”正在被打破。
近期,不少银行三年、五年定期存款利率出现了倒挂。6月23日,《华夏时报》记者走访发现,五大行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都出现了上述情况。
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与中国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存款利率最高能达3.15%,而五年则为2.75%。
对于倒挂现象,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不同银行对自己负债结构有不同的安排。同时也反映出银行对长期利率走势的判断,银行认为接下来利率可能会呈下降趋势,长期存款就会少吸收一些。
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倒挂
“3年利率上浮,5年没上浮。”6月23日,工商银行一家支行的客户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央行的基准利率是,整存整取三年期和五年期均为2.75%。目前该行3年定期,存款1万元以上利率上浮后能达到3.15%,但五年期没有上浮,利率为2.75%。
除了工商银行外,在国有大行中,农业银行与中国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存款利率最高同样为3.15%,而五年则均为2.75%。例如,中国银行存款金额2万以上,三年利率就能达3.15%,五年仍为2.75%。
“利率下行,现在不鼓励存五年。”建设银行一客户经理对本报记者介绍,该行1万以上金额,三年定期存款利率为3.15%,五年上浮后利率为3.05%。
目前,五大行中,仅交通银行没有出现倒挂情况。该行一名客户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均为2.8%。但如果是行外资金转入,5万以上金额三年定期最高能达3.4%,五年为3.45%。
在此现象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银行预期利率可能会继续下降,对于吸收长期存款的意愿并不强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表示,利率市场化以来,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日益成为影响各银行机构存款产品定价策略的重要因素,即不仅要考虑到存贷款之间的规模匹配,还要考虑到二者在期限和定价结构上的匹配。获取五年期存款的需求不大,就没有必要为获取这部分资金来给出更高报价。
“利率下行周期中,银行降低期限溢价是为了鼓励居民缩短存款期限,降低自身的长期负债成本。”一家股份制银行负责人曾表示。
上述负责人提到,理论上讲,在利率上行周期中,银行会给出较高的存款期限溢价,提前锁定整体利率较低的长期存款。相反,在利率下行周期中,银行为了防止居民提前锁定长期收益,会降低存款期限溢价,通过“借短放长”,降低自身的负债端成本,提升存贷款利差的整体水平。
长期存款营销动力减弱
连续三个月“按兵不动”后,5月LPR迎来下调。
5月20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7%,与上月持平,5年期以上LPR为4.45%,较上月的4.6%下调15个基点。
这是自LPR改革以来,5年期以上LPR创下的单次最大降幅,在此之前,5年期LPR最大降幅为10个BP。
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挤压了银行的息差空间。银保监会公布的年一季度主要监管指标中显示,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97%,年全年为2.08%。
实际上,近年来,监管部门一直在引导银行降低负债成本,限制部分银行的高息揽储行为。今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会议,鼓励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10个BP左右。
央行发布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国有大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均已于4月下旬下调了其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
可以看到,大额存单曾一度被视为银行业的“揽储利器”,但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中,以及净息差收窄等因素影响下,如今银行对大额存单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今年4月以来,多家股份制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有所下降,甚至低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其中最低跌破3%,降至2.9%。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央行降准及结构性工具,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鼓励中小银行多渠道融资,银行整体负债压力有所缓解,但银行分化比较明显,部分中小银行负债压力仍较大。
目前,为了缓解息差压力,一些银行要求加大低成本存款的拓展力度,优化存款期限结构,适度控制高成本存款。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为了稳定息差,银行对长期存款的营销动力将有所减弱,并通过加大短期贷款的营销力度降低资金成本。
在此背景下,多家商业银行积极推进“大零售”“大财富管理”战略转型。“银行加大零售业务投入是一个方向,通常零售业务中,银行对零售贷款业务议价能力较强,客户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也较低。在对公业务方面,银行也要通过支付结算的方式沉淀资金、吸收活期存款,同时在市场流动性充裕时,通过同业融入获取低成本资金。”娄飞鹏建议。
责任编辑:孟俊莲主编:冉学东